探究高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探究高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魏效光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的一环。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一方面,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实践,深刻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浅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一、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明了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明晰考纲要求,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章节知识重点、明确易懂无歧义、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找得到问题的切入点。相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对此类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倾向,从而获得新知识,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精心地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3.提高提问与问答技巧。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满足于学生思考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的提问应该贯穿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在弄清问题阶段,可以让学生说出题意,启发学生揭示问题的实质或者重新表述问题。在拟定计划阶段,可以启发学生注意关键点、联想搜索相关知识、重新审题、逆向思考或者先把问题特殊化,让学生说出联想、说出思路,并能评判思路。在实行计划阶段,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关键运算步骤,寻找解答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让学生说出详细过程。在回顾阶段,可以启发学生转换思路、改变条件,让学生说出其他想法,把问题进行总结和推广。具体说来有三点: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教师所提的问题,对优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胃口。教师提出问题后,宜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或个别解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自由竞答,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生和差生,同时应将机会适当向后进生倾斜。再次,对答问的评价,要及时、准确、积极。教师的评价要及时,要指出答问正确与否。评价可教师评价,也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评。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问兴趣及质量。好的评价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的思维过程。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地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得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充、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得很好”,或是只简单地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得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提问对象考虑不周。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往往会潜意识地喜欢提问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样似乎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更“流畅”。但有时候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去答有可能导致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没有从内心深处获得思维提升的快感。另外,有一些老师可能是为了促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认真思考而让他回答一个对他来说似乎过难的问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并且这种做法还可能挫伤他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的提问显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所提的问题相对某个同学来说不是位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为此,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提问不同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