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鉴定分析

/ 2

红细胞血型鉴定分析

孙瑞微

孙瑞微(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150000)

【关键词】红细胞、血型鉴定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49-01

1ABO血型鉴定

1.1操作

1.1.1正向定型(细胞定型)

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75mm)2支,分别标明抗-A、抗-B,抗-AB(供选择),用滴管分别加入抗-A、抗-B和抗-AB定型试剂各2滴于试管,再分别加入受检者的2%~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轻摇混合;以3000r/min(900~1000g)离心15s;将试管轻轻摇动,使细胞扣悬起观察有无凝集及溶血现象[1]。

1.1.2反向定型(血清定型)

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75mm)3支,分别标明A、B和O型细胞,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再分别加入2%~5%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以3000r/min(900~1000g)离心15s;将试管轻轻摇动,使细胞扣悬后观察有无凝集及溶血现象[3]。

1.2注意事项

1.2.1观察结果时若试管中出现溶血现象,表明存在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了补体,应视为阳性结果。

1.2.2ABO血型试验产生问题,一般见于正、反定型不一致,这里有技术问题,也有标本红细胞或血清本身的问题,主要有:技术和事务工作的错误这是ABO定型中产生异常结果的主要原因,例如:离心过度或不足,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导致假阴性结果;红细胞致敏;嵌合体血型(开米粒,chimerism)定型时可以出现“混合外观凝集”现象;某些白血病患者和难治性贫血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2];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或获得性的表面异常,发生多凝集现象;血型特异性物质过高可中和抗A和抗B定型试剂;异常的血浆蛋白;受检者血浆中异常的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等问题,能导致缗钱状形成,造成假凝集现象;ABO血型抗体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存在,与试剂A、B细胞上的抗原起反应;右旋糖酐及静脉注射某些造影剂等药物因素可引起红细胞聚集而类似凝集;年龄因素:在尚未产生自己的抗体的婴儿,或由母亲被动获得抗体的婴儿,或抗体水平下降的老人,试验时可出现异常的结果;单克隆定型试剂与人源多克隆定型血清在判读和分析弱抗原,特别是ABO亚型抗原时,会有差异。

2Rh血型鉴定

2.1操作

2.1.1单克隆混合试剂(IgM+IgG型)试管法

在3支分别标记为受检样本、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干净试管中各加入1滴抗D(IgM+IgG)混合试剂;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2%~5%的受检红细胞盐水悬液、抗原阳性对照红细胞和抗原阴性的对照红细胞;混匀,3200~3400r/min离心15~30s(或按照试剂厂家的要求);轻轻振摇试管使红细胞重悬,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1.2酶介质(IgG型)法

取3支小试管,标记为被检标本管,Rh(D)阳性对照管、Rh(D)阴性对照管;混匀,37℃水浴30min,1000r/min离心1min;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管底红细胞凝集情况。

2.2注意事项Rh血型系统的抗体多由免疫刺激(输血或妊娠)产生,故一般不需做反定型实验。Rh定型主要鉴定D抗原,定型时应按抗-D血清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并注意必须要有严格的对照试验,包括抗原的阴、阳性对照以及试剂对照试验。

2.2.1导致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

受检细胞已被免疫球蛋白致敏,或标本血清中含有引起红细胞凝集的因子;受检细胞与抗血清孵育的时间过长,含高蛋白的定型试剂会引起钱串状形成;标本抗凝不当,受检过程中出现凝血或出现小的纤维蛋白凝块,误判为阳性;定型血清中含有事先未被检测的其他特异性抗体,造成假阳性定型结果;多凝集细胞,造成定型的假阳性;检定用器材或抗血清被污染,造成假阳性。

2.2.2导致Rh血型鉴定可能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受检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定型血清比例失调;漏加或错加定型血清;定型血清的使用方法错误,没有按说明书进行;离心后重悬细胞扣时,摇动用力过度,摇散微弱的凝集;定型血清保存不当,导致失效;某些弱D抗原需通过抗球蛋白实验、吸收放散试验或基因分型等技术才能检出。

3Rh表型分型

3.1操作

取5支小试管,做好标记,分别加入抗D、抗E、抗c、抗c和抗e血清定型试剂l滴,再相应加入2滴5%待测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匀,1000r/min离心1min或3000r/min(900到1000g)离心15s,观察管内凝集情况。

3.2注意事项

3.2.1如果临床上只要检查是否为Rh阳性或阴性,只需用抗D血清进行鉴别,如果为阴性反应,应进一步排除弱D,再作Rh表型分型。

3.2.2鉴定结果只与抗D血清凝集,不和抗E、抗C、抗c和抗e凝集,则受检者为Rh缺失型,以“-D-”表示。

4ABO亚型鉴定

通常可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按以下的血清学反应结果的格局进行鉴别:红细胞与抗-A、抗-A、抗B及抗-A,B的凝集反应程度;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程度;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1;分泌型个体的唾液中的A、B和H物质;红细胞与抗-A、抗-A1、及抗-A,B抗体进行吸收和放散试验结果。随着单克隆ABO定型试剂取代人源定型血清,将可能难以按这些血清学反应的特征对一些ABO亚型的抗原进行鉴别定型。

参考文献

[1]李杰;ABO血型检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屈林;;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分析及血型鉴定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3]杜芝燕;孙红琰;王全立;刘晓达;彭剑淳;;ABO血型快速鉴定卡的研制[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