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脑卒中临床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糖尿病性脑卒中临床分析及护理

陆海燕1付丽佳1孟锐1林海2

陆海燕1付丽佳1孟锐1林海2

(1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2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病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55-02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与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在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存在的差别。方法本文对88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与120例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流变、CT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指出糖尿病为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对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血流变CT护理

本文将我院自2005年7月—2006年7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88例,与同期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120例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现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资料均为住院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糖尿病按WHO标准(1985)诊断,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88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44—75岁,平均为57.63±11.2岁。发病前已确诊为糖尿病者76例,其中病程为1年内的6例,1-5年的40例,6-10年的20例,10年以上的10例,病程最长的20年。合并高血压56例,冠心病10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52例。对照组从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抽取120例:男82例,女38例,年龄40-70岁,平均57.33±9.28岁,合并高血压68例,冠心病8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50例。两组年龄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88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乏力、麻木、言语不清、假性球麻痹等。

1.3CT检查两组脑卒中患者CT比较见表1:

1.4实验室检查88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病后首次血糖7.9—19.6mmol/L,平均12.58±3.43mmol/L。对照组120例,病后首次血糖3.6—8.9mmol/L,平均4.94±0.97mmol/L,其中一过性升高4例。糖尿病性组血流变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则反之。

1.5治疗与转归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血糖>8.37mmol/L时除控制饮食外,适当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尽可能控制血糖在8.37mmol/L以下,血糖升高在8.37mmol/L以下时,治疗以控制饮食为主。愈后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Ⅳ级以上;显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Ⅱ级以上;好转:症状与体征有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Ⅰ级以上;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Ⅰ级以下;死亡。两组脑卒中患者疗效比较,非糖尿病性脑卒中组显效率(70%)明显高于糖尿病性脑卒中组(45.5%),差异有显著性。

2讨论

2.1通过分析,88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考虑梗塞部位以大脑中动脉深穿支细小血管供血区多见,大多不影响运动通路,少出现完全性瘫痪。

2.2根据表1分析,本组病例中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栓形成82例,脑出血6例,二者之比为13.7:1。脑血栓形成多灶性梗塞为多见,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由于糖尿病引发脂类代谢紊乱,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弥漫或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阻塞管腔,高血脂加重动脉存在的病变。由于病变广泛,累及大、中、小血管,且发展迅速,导致远端小血管障碍,管壁变性、坏死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多部位脑梗塞。

2.3化验室检查中,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反之。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类代谢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物质基础[1]。另外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低下,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增高,发生血栓倾向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的减少使其在体内清除胆固醇的能力下降,引起胆固醇聚集及血管病变形成[2]。说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与脑动脉硬化程度有关外,还与糖尿病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局部脑血流变学异常有关。

2.4以上提示糖尿病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对预防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护理

在护理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时,除了按照脑卒中患者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外,还须按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原则对患者给予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2]张钧,等.老年糖尿病性脑梗塞临床分析.综合临床医学,1997,13(3):2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