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体会

邢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0团完全中学邢云

【摘要】语文学科可以也应该渗透它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转变我们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语文这门学科能更好地塑造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92【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6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它作为必修课,可见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学科可以也应该渗透它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转变我们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语文这门学科能更好地塑造和谐发展的人。那语文教学为什么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呢?笔者在本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上,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

1.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些重要特性决定的。第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学科是政治、数学、地理、历史、美术、音乐等众多学科学习的工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工具。而这些社会的、自然的、艺术的学科知识也必然或多或少在语文学科中得到融合,社会活动的种种方式也必然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得到运用。因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学样式。所以语文教学也可以体现综合性。第二,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一篇文章除了语言文字的形式,还包含着作家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不仅包含着知识、技能,还包含着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人文内容。因而,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它必须以人为本,发掘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将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并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三,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语文学科不仅是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延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也应该渗透到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也是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观的。

2.由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越性所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虽然还是方兴未艾的事,但它所显示的极大优越性却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它给学生带来了什么?从各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来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综合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在学科学习中得到迁移。学生们变得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努力获取了成功的体验,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提高了对自己的信心。(3)培养了多种学习必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带来了种种益处,不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企盼的吗?那这门课程所用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就毫无疑问了。第二,它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师的头脑中建构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师从传统的权威式的“讲解”教学中挣脱出来,建立起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的理念和思想也将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得到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也将在学科教学中有取舍、有侧重地加以灵活运用。语文学科也一定会“取长补短”,来改变沉闷的或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

1.新授课的运用。课内的综合实践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如在进行《长征组歌》一文教学时,有些同学质疑“什么是红军”“长征是去干什么?”“草地天气为什么会变化无常”等。这时,一些同学拿出自己预习时搜集的相关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几名同学即兴朗颂了一段自编的独白“长征是史无前例的,红军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另几名同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红军长征的英勇与顽强。这就涉及到了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多种学科,让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进行学习,学习兴趣浓浓郁郁。

二是各种实践活动方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综合受益。如教学文言文《愚公移山》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理解了词句文意,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通过表演文中人物的争论,看清了两人的性格特征,对愚公大无畏的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通过辩论愚公的“愚”与“智”,产生了新的思想火花,创新思维得了发展。这样在新授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到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自然、艺术、学科和谐地融为一体,使其它各学科为我所用,突现出“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

2.复习课的运用。复习课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活动资源。这样才不致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我们研究现行初中语文新教材(苏教版)的编排体系与选材内容,就会发现它是按文章的相同主题来组成一个个教学单元的。我们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将相联系的课文进行了再整合。一节复习课我们就选择了其中的一类课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魏晋政治背景,并制作陶渊明个人简历表。然后,让学生将这几篇课文与简历表中不同时期、地点、职位、境况等一一对应起来,设计一段陶文创作的概况介绍。对陶文中的成语、名句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赏析。还可以组织陶文朗读竞赛,并组织写了《陶渊明生活志趣的成因》、《我看陶潜生活理想》、《桃花源记》与《天上的街市》等研究性小论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3.课外学习中的运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和社会中获取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例如,学习了《老山界》后,我们开展了“了解红军,学习红军”的活动。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活动。之后应学生要求举办了有关展览、新编红军故事会、红军老战士报告会、“长征――我想说”的作文竞赛等系列活动。活动提升了学生对红军的认识,很自然地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如“三八”妇女节给母亲打一个慰问电话,开学初写一篇班干竞选演说词,做一次公益演讲,研讨国内外大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语文课本中走出来,从课堂中走出来,在一个和谐、宽松、人文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教学充满了活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不要因循守旧,无端地担心它会冲淡语文姓“语”的程度,而因噎废食;也不要一味追求形式,脱离语言文字的教学,而本末倒置。我们坚信,只要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综合实践活动这朵奇葩,一定会在初中语文教学新改革的春天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