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教学中范画的弊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浅析美术教学中范画的弊端

张丹

兴化市少年宫张丹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其中“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用不同类型的范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作画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正确的作画过程,增长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整个美术教学的质量。但是,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又处在变化之中,有时还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适当地利用一些范画,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其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片面夸大范画的作用,真的把范画当作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成为美术教学中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教学方法,那就可能使事情走向反面。学生在临摹中,是通过范画来认识形体的,他们没有直接观察和触摸物体的体验,认识不到其真实的结构和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临摹中,他们不需要对画面中构图、图形、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作出自己的审美选择,他们只是从平面到平面,间接地感知形体。这种平面上的“纸上谈兵”,使学生思维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临摹训练如长期、单一地进行,必然导致学生视觉感官能力的退化,限制学生手和大脑的发展。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只能“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一旦离开范画样本,面对实物写生和进行记忆画创作,就将一筹莫展。单一地临摹,使他们有眼睛不会看,有脑子不会想,有手不会画,只能照着老师和古人的范本模仿描画,在作画过程中缺乏创意,逐渐失掉自我。

要克服这一弊端,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一是只把临摹范画当作美术启蒙教育的开始部分,而注意把临摹范画与写生和创作结合起来;不能用临摹教学替代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注意引导和保护学生创作才能的发展。二是指导学生面对范画作反向思维,临摹时设想一下:画面中的物体在真实生活中应该是怎么样的?范画作者是如何将生活中的对象“翻译”成画面的形象的?现在再把它“翻译”回生活中的面貌加以认识。三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直接还原生活。比如,根据范画的构图样式,摆一组相同的静物;或者把学生带到范画中描绘的实际景物面前讲解范画。通过将自然景物与范画形象进行参照对比,让学生发现艺术与生活的区别和差异,感悟范画作者创作中的独特处理技巧。

范画如果搞成老师提供给学生的“标准答案”,势必严重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影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将使学生作业出现“千篇一律”的雷同,面对老师提供的范画,学生作为观赏者,亦同样存在着差异。因为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审美能力的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会产生差异。而美的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呈现在人的面前也会引起不同美感。不同的学生在观赏同一作品时,受不同环境、不同气质和不同修养的影响,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通过教学,不是把他们循规蹈矩地训练成同样的模式,而是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尊重自己的艺术个性;作画时鼓励和强调他们的个性表现;既要掌握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又要寻找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提倡独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

如果老师在提供范画或者亲自作课堂示范时,对其艺术上的特点和成败不作一个全面的剖析和介绍,而是一味强调临摹,而且要求“临的越象越好”,必然是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消磨学生自身的个性,使学生的作品变得僵化、呆滞、毫无生气和“千篇一律”的雷同,这无疑与美术教育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笔者在讲授课程时,每向学生介绍范画时,都客观地向学生指明:范画仅仅是“一家之言”或者是“一派之言”,有它客观的局限性;提供范画,意在引导,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顺着这个思路,有所发现和创新;对范画中的一些表现技法,也要讲清楚哪些地方是运用了普遍的艺术规律,哪些部分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处理,使学生能够有借鉴地选择,有分析地接收,在学习范画的长处的同时,对自己的独特感受予以珍视。

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思索、分析和认识范画,赋予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的内涵,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克服它的负面影响,让范画在教学过程中散发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