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马培芳

马培芳(甘肃省临夏市第二幼儿园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游戏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后针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游戏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8-098-01

前言:幼儿都比较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游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教育应该遵守幼儿的生长规律,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有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游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游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常识性知识的巩固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会涉及到许多常识性的知识,这些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很容易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常识性的知识一般来来源于教材,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厌烦的感觉。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1]。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感受到快乐,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采用童话和语言故事等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这类文体的表达方式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对其中包含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在角色扮演时,幼儿需要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这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特点的语言情境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幼儿能够养成好的性格、品质和身体素质。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2]。幼儿还需要在游戏中开动自己的脑筋,并且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需要与他们合作,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取材,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采取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在进行体育类的游戏时,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目的正确取材,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玩“穿越障碍”的游戏时,可以通过木凳、竹竿、爬梯等材料来为幼儿设置穿越的障碍。幼儿通常都比较喜欢模仿,对这样的游戏背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同于语言为幼儿创设一种情景。如教师说后面正在有敌人追赶,让幼儿在情景中更好的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障碍类的游戏使幼儿的参与热情高涨起来。通过这样的游戏,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图案就友爱、勇往直前的品质。

(二)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合理设计游戏内容

现在很多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宠爱至极。很多幼儿都不喜欢与他们分享或者合作,在情感上缺少友好和互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城战更需要来选择相应的主题,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都尝试不同的角色,可以当老鹰,可以当母鸡,也可以当小鸡,让幼儿在不同的角色中获得更多的体会。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成员之间配合的最好,使幼儿对游戏的技巧有更好的掌握。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能够体会到乐趣,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保护他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游戏内容要以教学主题为主

游戏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快乐,但是这并不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到教育,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需要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3]。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比如,在过马路时学会看红路灯就是一种常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内容为幼儿组织游戏。教师可以让穿红色衣服的幼儿当做红灯,让穿绿色衣服的幼儿当做绿灯,让穿黄色衣服的幼儿当做黄灯,而其他幼儿则要扮演行人。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过马路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向幼儿渗透生活常识。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使幼儿体会到游戏中的乐趣,还能够使幼儿学到知识。

(四)灵活教学,娱乐时间与教学时间相融合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将娱乐时间和教学时间有效结合在一起。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之后,教师应该将两者之间的界限打破。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在潜意识中意识到课堂游戏和课间游戏的不同,减少幼儿的心理负担,让幼儿在理解上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为了有效的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还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穿衣赛跑”的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穿好衣服。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勇往直前的精神,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游戏,正确取材,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合理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内容要以教学主题为主,灵活教学,娱乐时间与教学时间相融合,使幼儿在游戏中既能体会到快乐,又能学习到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孔华.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9(14):164.

[2]夏萍.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144+146.

[3]刘聪聪.探讨如何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