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技术在异常子宫出血病人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宫腔镜技术在异常子宫出血病人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黄宗玉

盐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盐津)657500

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断治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子宫出血患者70例(2014年7月-2016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观察组,35例/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技术检查与诊断性刮宫术联用诊治,对照组进行阴道B超与诊断性刮宫术联用诊治,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确诊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腺肌病确诊率99.98%、宫黏膜下肌瘤确诊率75.64%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宫腔镜技术;子宫出血;诊断治疗价值

异常子宫出血属于常见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子宫出血不规则、经量不正常等是异常子宫出血主要临床表现[1]。诊断性刮宫术由于其诊断效率不高,使其在临床上使用受限。随着宫腔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宫腔内病变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宫腔镜技术对异常子宫血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现将本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收治的7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7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

观察组(n=35)年龄范围(24—57)岁,平均年龄(39.25±3.31)岁;

对照组(n=35)年龄范围(22—54)岁,平均年龄(35.21±2.94)岁。

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宫腔镜检查联合诊断性刮宫术,具体内容为:宫腔镜检查时间为患者月经结束后三至七天。患者检查前的8小时禁食,同时将米索前列醇放置患者阴道后穹窿处,两小时后取出[2]。对患者子宫颈进行局部麻醉后,让患者取截石位,再对其外阴道进行消毒。为清晰观察到宫颈情况,将窥镜放置阴道内[3]。将宫颈用宫颈钳固定,连接好光源显示器、膨宫泵,将宫腔镜缓慢插入宫腔内,对患者两侧输卵管、宫腔内膜厚度以及颜色、宫腔有无肿瘤、息肉以及粘连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异常之处进行详细检查,并对异常部位行刮宫术。待检查结束后,为防止出现漏诊,在将宫腔镜退出时,应对宫腔、宫颈进行第二次检查。所有标准进行病理检测[4]。

对照组:阴道B超联合诊断性刮宫术,具体内内容:患者保持仰卧位,进入阴道进行动态扫描检查(使骨盆线处于水平倾斜、垂直状态),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诊断性刮宫术同观察组,刮取整个子宫腔内膜,并进行病理检测。

对两组患者中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相应的宫腔镜手术治疗。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确诊率用%表示,卡方进行检验,投入SPSS19.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子宫黏膜下肌瘤、输卵管息肉、子宫腺肌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可分为功能性、器质性(胚胎组织残留、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两类,前者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更年期妇女,后者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由于B超、诊断性宫刮术等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价值有限,使部分器质性出血疾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增加了误诊、漏诊、误治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宫腔镜能够对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R<1cm)、内膜息肉样等进行准确诊断,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漏诊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宫腔镜对宫腔内粘连、纵横隔、宫腔内残留物种类及其残留部位的诊断率也极高。

经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技术进行诊治,其子宫黏膜下肌瘤确诊率75.64%、输卵管息肉确诊率68.2%、子宫腺肌病确诊率99.98%较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宫腔镜技术能够提高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确诊率,增加患者的治愈率,时患者及时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新.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8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02-103.

[2]黄普艳.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50-52.

[3]郑淑青.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36-37.

[4]张松英,董艳,汤同会.浅谈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4,45(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