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研究

庄光宾张红芬

(烟台南山学院)

摘要: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因此,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教育、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有效、衔接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受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有效教学就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衔接”的概念,解释为“事物之间的连接”。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师师资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学制安排等方面密切配合、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衔接不适应。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初级技术人才。学校只注重对学生医学临床实践操作技术的传授、训练和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技术传授的基本要求。

2、中职课程设置不利于与高职衔接。中职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践课为主,特别减少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完全围绕专业而进行,没有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中职生文化知识不适应高职的要求。我省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录取分数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即使想上高职,也无应考的知识和能力。

(二)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衔接,实际效果脱节。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是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因此出现专业设置相同或相似、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岗位或岗位群相似的情况。加之受传统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教师资源、教学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对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不加区别,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造成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实际脱节。

2、教学计划重复,实践能力无明显提升。教学计划衔接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程度,但现有中高职分离的教学计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复,这种重复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很多课程又从头学起。

三、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分析

1.五年一贯制模式

这是我国较早试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一种模式。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学制五年。前三年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通过选拔进入高职,完成后两年的高职阶段学习,修业期满达到要求者,获颁高职教育学历证书。

2.“3+2”或“3+3”中、高职相通模式

这是指高职和中职签订校与校的合作协议,由中职出面招收初中毕业生。前三年在中职学习,按中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第五学期末,由高职根据学生前五个学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考试成绩,择优选拔,升入高职再学习两年或者三年。完成高职学业后,经考试合格颁发高职毕业证书。

四、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的建议

1.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相关制度据统计,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只占职教事业经费的20%左右。为了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确保正常的职业教育经费,可以探索制定政府、企业、学生三方投入制度。其中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出资和学生缴费为辅。政府的只要职责是引导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通过监督、评估等行政手段来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内部的改革。

2.改革考试制度,大力发展对口招生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一般来说,这个比例应保持在60%以上,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及学制等方面有机衔接。

3.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联系与沟通由于长期以来两种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中、高职教育教学一直处于对接错位的状态。在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过程中,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中、高职学校间的多形式联合办学,保证教育资源实现共享。除了政府的鼓励和支,中、高职学校自身也要探索各种形式促进二者较好的衔接活动。

中高职教育在教学衔接上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第一,课程设置不衔接。文化课存在脱节现象,专业理论课有重复现象,专业技能课有倒挂现象。尤其是文化课方面,很多中职学校本着培养中级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轻视理论和文化知识学习。

第二,教材使用不衔接。中职教育的文化课教材更新速度慢,不适应与普通教育接轨,也不适应与高等教育衔接;专业课教材缺乏系统,中职教育多采用高职教育的压缩版本,高职教育则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为主,没有职业特色,没有专业特点。

第三,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太差,课下基本很少学习甚至不学习,而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有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否则很难学好。为更好地实现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结合中高职实际情况,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中职教育

1.1端正培养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中职教育一方面要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改革课程设置

为了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在中职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办学模式:必修课要体现“宽基础”,即必须具备适应中职培养目标的文化基础知识;选修课应体现弹性和灵活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针对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开设拓展型选修课和基础类选修课;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增强其综合素质,开设兴趣型选修课。

1.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对中职学生要“宽进严出”,严把质量关。中职的招生由于生源紧张,招生标准普遍较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中职校应对这些“宽进”的学生,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教学,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习指导,严格考试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是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特殊教育方式,不能为追求升学率而照搬普高的教学模式。

2高职教育

2.1设置对接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除了做好面向普通高中的招生工作外,还应该针对中职生源的学生,依据中职学生的基础,切实有效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技术和实践技能水平,真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对接与合理的上升。

2.2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加对口升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相比,其文化基础较差,但专业水平较高,对本专业的许多课程及实训项目都已经学习过,他们所欠缺的是理论的细化和加深,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把他们单独编班,执行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

中、高职教育衔接复杂而艰巨,作为衔接核心工作的教学衔接更是需要不断地探索,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体制的健全,在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有更好的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

作者简介:庄光宾(1981.4—),男,工作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方向:经管类、学生管理类;

张红芬(1998.10.24)女,山东省聊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