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8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88例

覃翠珍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方法:88例小儿外感风寒按治疗的先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内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药罐疗法联合刺血疗法,并注重对患者情志干预以及治疗前后的护理。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5.35%。结论: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型咳嗽疗效显著,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关键词】拔罐疗法;刺血疗法;外感风寒型咳嗽;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356-02

外感咳嗽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风寒咳嗽是本病一种常见证侯。目前治疗小儿咳嗽的方法很多,多以药物为主,腧穴拔罐治疗+刺血疗法属于传统中医技术中的外治法,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通过规范的辨证分型、取穴及操作技术设计,达到治疗的目的,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减轻患儿口服药物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我院中医科运用内服中药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外治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4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病例88例,按治疗的先后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患的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8例患者均为小儿,年龄3~6岁,平均年龄5岁,多为风寒侵袭肌表,肺气失于宣降而引起临床表现均为症见咳嗽痰稀,咽痒,说话声重,并伴有头痛,鼻塞不通,流清涕,或发热,怕冷,无汗等风寒感冒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药罐疗法+刺血疗法,并注重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皮肤护理及情志干预以及治疗前后的护理。

1.2.1药物竹罐制备:取小青龙汤剂方: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加水5000ml,煮沸后将事先制备好的金竹罐(口径1~5cm,长度8~10cm),投入药液中同煮10min左右,每剂药可使用3天。

1.2.2先刺血:选穴肺腧,大椎(用4.5号注射针头刺破皮肤),之后迅速拔罐,拔罐疗法:①选穴:大椎、肺俞、膈腧、定喘7个穴位,治疗外感咳嗽(风寒咳嗽),达疏风、散寒、止咳之效②操作方法:用长镊子将药罐取出,用清洁毛巾吸净药水,趁热吸拔于选定的施术部位上,5~10min起罐。起罐后用棉签消毒刺血部位,每日或隔日1次拔罐,5次为1个疗程。

2.护理干预

2.1拔罐部位的选择

应选择肌肉丰厚、毛发少的部位为宜。病人应取舒适体位,冬天拔罐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拔罐部位当天最好不洗冷水,避免风寒入侵。

2.2拔罐护理

①一般应在饭后两小时进行,避免过饥过劳导致晕罐;②拔罐前应尽量将罐内水珠吸净,以免烫伤皮肤;③拔罐过程中病人不能移动体位,以免竹罐脱落,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并注意观察皮肤情况;④起罐时应按压罐边皮肤使空气进入,即能取下,不能硬拉药罐以免损伤皮肤。

2.3环境护理

保持治疗室安静、清洁、舒适、通风透光,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4情志干预

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罐疗法的特点、特色、疗效、能出现的反应,消除其思想顾虑,争取主动配合。

2.5皮肤护理

在治疗前评估病人皮肤情况,特别是拔罐部位皮肤情况。药罐疗法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嘱患者用清水冲

洗局部。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罐疗法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若不慎导致大量水疱者,应在无菌操下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再盖无菌纱布;皮肤瘀紫溃破者可按烧伤处理,先清创,再涂以消炎药膏、湿润烧伤膏等即可。嘱病人勿用手抓搔皮肤,切不可擅自使用刺激性药酒擦拭。

2.6饮食调护

外感风寒咳嗽饮食上应吃辛温散寒或止咳化痰之品,如芥菜生姜紫苏肉片汤。功效有化痰止咳,开胃健脾。生姜有发散风寒之邪,宣肺化痰止咳功效,紫苏亦是。

2.7健康教育

注意皮肤清洁干燥、无破损,避开伤口、瘢痕处,药罐疗法前清洁皮肤。指导患者着宽松透气衣服,治疗后减少运动,避免出汗、电扇空调直吹影响阴寒外发;药罐疗法当日不宜洗浴,洗浴以温水为宜,局部不可用力擦洗;保证睡眠充足,放松肌肉,缓解情绪,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促进疗效。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的相关标准制定。治愈:咳嗽咳痰,风寒感冒症状消失。有效:咳嗽咳痰,风寒感冒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数次治疗后症状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最短治疗2次见效,最长治疗3个疗程。治愈3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愈率95.35%;其中第1疗程结束痊愈13例,第2疗程结束痊愈23例。表明内服中药并药罐联合刺血疗法能有效地消除或缓解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症状。

4.讨论

背部腧穴拔罐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是中医学中独特的外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若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疗效,配合中医护理,注意情志、饮食起居及灸疮调养护理尤为重要。如《医宗金鉴》:“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还扳慎起居,生冷醇酒诸厚味,惟菇蔬淡适其宜。”药罐疗法及护理相辅相成,扶正固本,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疾病痊愈,消除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玲,冯晓纯,郭亦男,段晓征,李春梅,李香玉,李淑芹.腧穴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咳嗽)技术研究[Z].国家科技成果

[2]卢轩,陈泽林,郭义.罐疗之药罐研究——-药罐疗法临床应用探要[J].中国针灸,2011,11(31).

[3]李峰.药罐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与护理.社区医学杂志,2012,11(10)2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