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移动营销解决方案的构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对移动营销解决方案的构建探讨

赵智勇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能源之一,我国电力用户众多,且用电总量持续增加,需要通过更有效的营销方式保证服务质量。基于此,本文以移动营销的基本思路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移动营销解决方案的构建,给出系统逻辑架构、系统工作流程、系统的可拓展性等内容,最后以模拟方式论证移动营销方案的可行性,以期通过分析为后续电力系统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营销;无线通信;信息共享;逻辑架构

移动营销指面向移动中的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递送营销信息。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市场信息、个性化信息的共享,移动营销发展迅速。就电力系统而言,移动营销的开展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交互体验,通过远程通信等简单便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电力系统移动营销开展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本文针对其移动营销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的构建进行分析。

1.移动营销的基本思路

1.1大面积无线通信

移动营销的核心媒介是广泛存在于用户端和服务端的智能设备,因移动营销面临的用户群体带有分散性基本特点,其业务需求在空间上、时间上并不是固定的,需要通过大面积的无线通信保证交互效果。如某用户在工作的过程中接收到服务信息,得到自身阶段用电量相关信息和缴费信息,传统工作模式下,该用户需要在下班后赶往供电部门缴费,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在移动营销模式下,用户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只需登录供电部门的APP,确认身份后,即可缴费。大面积无线通信既是移动营销的基础,也是其核心工作手段之一。

1.2范围内信息共享

范围内信息共享,是移动营销开展的主要方式和基础路径,传统模式下,供电部门以纸质档案的方式保存用户信息,通过上门服务/用户到供电局申请服务等方式完成作业,效率不高。以移动营销为视角,首先必须消除“信息孤岛”问题,将范围内用户纳入统一的信息网络中,当存在工作需要时,结合互联网中的数据即可完成移动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如我国云南省各地电力用户总数目超过200万,多以家庭、工厂、商铺等为单位,这些用户的信息可纳入当地统一化的信息平台中,昆明地区的用户来到楚雄后,也可以通过身份验证的方式获取电力系统的服务,完成费用缴纳、业扩申请等等作业。

1.3业务响应和指令下达

业务响应和指令下达,分别对应移动营销的用户端和服务端。要求在用户提出服务请求后,系统可以快速给予响应,并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指令下达渠道给予信息回馈,保证整个工作的流程化和效率化。如A用户登录到移动营销APP中,进行相关服务信息的查询,在其键入关键词“电费”后,APP应快速响应,给出电费缴纳连接、收费标准等一系列连接和入口。如果用户对搜索的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请在线人工服务,由APP快速进行指令下达,挑选业务人员进行服务,保证整个服务过程响应的快速化[1]。

2.移动营销解决方案的构建

2.1系统逻辑架构

电力系统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与其它商业系统的移动营销带有相似特点,即强调逻辑层面架构的高度清晰化,业务、服务和对应人员实现高度匹配,层次明显,以满足不同服务需要。从服务的角度上看,系统逻辑架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业务人员三个层次,用户的需求通过移动APP得到捕捉,由业务人员给予响应,业务人员的工作则由管理层进行调配和统筹,管理层工作由决策层根据电力系统实际态势进行安排,整个系统呈现“金字塔”状,规范有序。从信息关联的角度来看,系统逻辑架构对应应用商店层,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商店下载移动营销APP或者其他服务APP,获取所需服务。从通信角度来看,系统逻辑架构分为专用通道和共享通道两个部分,分别对应系统内工作、面向用户的工作。从平台角度上看,专用通道对应各类专业化移动服务平台,共享通道包括更大的全面信息交互平台[2]。上述各分支最终通过集成层的集成信息平台进行交互,完成服务申请和指令下达,并最终落实到业务层,通过各地营销系统和工作系统具体开展。

2.2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工作流程受到框架约束,在框架内则具有灵活性、可变性等特点。如进行任务派工工作,在移动营销模式下,用户首先通过APP提出业务请求,该请求由用户所在区域内的电力部门承接,以“班组任务”的方式初步形成,之后以班组长或者其他派工人员为核心,生成业务工单,并进行具体的作业准备、人员安排。只要通信条件理想,班组任务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在工作的具体进行阶段,又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即勘察派工、装卸表派工、用检派工和稽查派工,分别对应现场勘查、装卸表、现场检查和现场稽查四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工作完成后,均通过APP进行结果汇报,管理端核准人员身份后,对其汇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无误,进行下一环节,直到业扩报装工作完成。用户可以在移动环境下针对各类需求申请服务[3]。

2.3系统的可拓展性

系统的可扩展性,是指在框架约束下,系统能够大范围进行信息的更新、业务的灵活开展,这一优势可以保证移动营销在信息系统范围下的持续扩大。如系统面对的服务对象为云南省内用户,但部分用户此前并没有针对移动营销进行注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申请。通过应用商店下载电力系统工作APP,该APP界面设计应力求简洁,呈现基本业务内容即可,包括“业务变更”、“业务新增”两大模块。用户点击“业务新增”模块后,可以填写带有真实身份信息的表格,进行某项业务或者多项业务的申请,完成表格填写和提交后,由系统将表格转呈工作人员进行审核,核准无误后,向用户回馈信息,筹备业扩工作。

表1模拟实验结果

3.移动营销模拟

3.1模拟观察对象

为了解移动营销的有效性,选取云南某地工作系统作为模拟对象,生成互联网信息模型,以业务响应速度、指令下达速度、响应正确率作为观察指标,以通信压力、通信距离、通信干扰作为变量进行模拟。实现共进行3组,第一组为通信压力组,默认通信距离和干扰水平不变,调整通信压力为良好、繁忙和高度繁忙,收集业务响应速度、指令下达速度、响应正确率,共进行50次实验,求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第二组为通信距离组,默认通信压力和干扰水平不变,调整通信距离为5km、15km、30km,收集业务响应速度、指令下达速度、响应正确率,共进行50次实验,求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第三组为通信干扰组,默认通信压力和通信距离不变,调整通信通信干扰水平为轻微干扰、中等干扰和严重干扰,收集业务响应速度、指令下达速度、响应正确率,共进行50次实验,求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

3.2模拟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结果上看,除强通信干扰情况外,系统均能有效进行业务响应,并在4.0s内给出指令,总体工作性能较为理想,这表明以多逻辑架构、APP和无线通信方式开展移动营销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总结

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的进步提供了支持,就电力系统而言,其移动营销同样具备可行性。思路上看,要求以大面积无线通信和范围内信息共享为基础,同时保证业务响应和指令下达的速度。方案的逻辑架构强调层次性,以不同层次工作人员和用户对应系统内的各个环节,所有环节的工作流程清晰、规范,且系统的可扩展性理想,适应实施工作的需要,可作为参考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鲜宁,蒋睿萍.移动DSP平台在营销领域对广告行业的作用机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48-49.

[2].GMIC2018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京圆满落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05):4.

[3]付继仁.探寻移动营销的更多价值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商业思考[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05):3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