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滕丽娟

滕丽娟(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妇幼保健院1161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经腹、经阴道子宫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阴式子宫切除无中转开腹,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手术时间短,术中处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为较好的术式选择,值得推广。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TVH方式的改变,临床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使TVH的优越性、可行性逐渐显示出来,又因微创、经济实用,故备受妇科医生的重视及患者的接受。现将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85例TVH与同期75例TAH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有指征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0例,其中阴式全子宫切除术85例(TVH组),腹式全子宫切除术75例(TAH组)。TVH组年龄46.5±7.2岁,TAH年龄45.3±6.5岁,子宫大小为孕8周至16周不等,两组年龄、体征差异无显著性,术前常规宫颈涂片、诊刮,排除子宫颈、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盆腔严重粘连及急性生殖道炎症。

1.2手术方法

①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阴道壁与宫颈交界处的结蹄组织内注入有0.1%肾上腺素0.3ml的生理盐水20ml以减少出血,切开宫颈前后壁与阴道交界处粘膜,切口距膀胱以下0.3-0.5cm,钝锐性分离宫颈与膀胱和直肠之间的疏松间隙,达前后返折腹膜,剪开前后返折腹膜,并向两侧延伸,切缘以缝线牵引标记,处理韧带,主韧带、子宫血管及部分圆韧带,断端缝扎,用圆韧带钩将圆韧带、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一起钳夹、切断、双重缝扎;阴道断端与腹膜用薇乔线一层连续缝合,双侧附件及圆韧带残端与其一起缝合,其余韧带残端包埋于阴道断端与腹膜之间,若有阴道前后壁膨出可同时做修补手术。术毕留置导尿,阴道放置油沙卷压迫止血。②腰硬联合麻醉,采用下腹横切口,逐步处理子宫各韧带及血管,1号丝线缝扎残端,1号可吸收线阴道残端闭锁缝合,4号丝线连续缝合盆底腹膜包埋残端,逐层关腹,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48h拔出导尿管。

1.3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术后24h连续2次相隔4小时体温超过38℃,但无感染证据,计入术后病率。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低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3讨论

TVH是近年妇科临床开展较多的术式,除手术创伤小,无腹壁切口疼痛及体表不留瘢痕外,还避免了TAH经腹腔操作对脏器干扰大,术野污染机会多等弊端,对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1]。本文结果表明T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均低于TA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TVH对子宫大小的限定已突破了小于12孕周的界限,以往认为子宫大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将子宫超过孕12周大小的子宫作为阴道子宫切除的禁忌症。随着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适应症也不断放宽,>12孕周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已非鲜见[2]。谢庆煌[3]认为TVH对于子宫体积16≤孕周是安全、可行的,子宫体积>16孕周时经阴道手术的难度增加,是否选择阴道手术,必须根据盆腔情况、阴道的松紧度、有无内科合并症,特别是术者阴式手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决定。

虽然TVH不能完全取代TAH,但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原则,因此,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有学者认为TVH是目前最微创、最符合循征医学原则的术式[4]。

参考文献

[1]柳晓春,郭晓玲,谢庆煌.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186-187.

[2]陈龙,柳晓春,谢庆煌.644例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临床总结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6):360-361.

[3]谢庆煌,柳晓春: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图谱[M].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4.

[4]冷金花,郎景和,李华军,等.三种不同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卫生经济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