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科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科的临床应用

胡丽玲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科的临床应用,观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性急诊应用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即心理健康护理。结果:经过2个月对比护理治疗结果,发现相同症状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情绪状态上、与医生治的疗配合上及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上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从急诊转入普通病房数量上要多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树立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信心,有利于促进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应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157-02

急诊患者大多为意外伤和突发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1]。在临床工作中,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准确快速地为患者采取诊疗措施,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使其积极配合诊疗工作。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及家属都处在危急状态,他们的心理十分复杂,常表现出忧虑、急躁、恐惧、消沉、紧张等复杂心理。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使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为急诊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骨折患者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例。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要求①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上;②无精神病史、能理解问卷内容。将9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1.5±8.6)岁。观察组:男26例,女性19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42.1±7.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病程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状态分型

根据急诊患者典型的行为和语言、表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①焦虑、恐惧:典型表现为清绪过度紧张,惊慌失措,大汗淋漓,全身发抖,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②急躁、愤怒:典型表现为情绪过于激动,对医护人员大声吵闹,言语和行为富有攻击性,难以自我控制毫无理智的发泄;③抑郁、绝望:典型表现为攻击性情绪而转为攻击自身,沉默不语,表情淡漠,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3.1对照组采取一般心理护理,护士应做到迅速接诊,态度和蔼可亲,动作有条不紊,技术娴熟敏捷。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认真分析,准确分诊,必要时实施急救措施。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密切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观察组具体的心理护理步骤是:①在观察组当中,使治疗者与护理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根据急诊患者的不同情况,寻找其最关心的、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要沉着、冷静,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注意用词要恰当。②针对急诊科患者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心理情绪,对焦虑、恐惧、急躁、愤怒、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护士要采取多种形式使患者尽快适合环境,尽可能的减少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的影响。③特殊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并加以保护,特别是对一些因主观原因致伤的,更要注意,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自尊和人格,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④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矫正自己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往往由家属陪同,由于患者病情的突发性,使得家属的情绪也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患者家属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所以护理人员也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如在下病危通知时,护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知情同意作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强化风险预测意识,进而减少及杜绝医患纠纷。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及72h后转入普通病房的人数,以确定心理护理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程度。护理观察期为2个月。从患者的精神状态上,与医生配合的程度上,患者自身的治疗态度上来分析临床心理护理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不良情绪的产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心理健康量表评定比较(x-±s)

2.2两组患者转入普通病房人数比较

急诊留观72h后,对照组共有15例转入普通病房,观察组有36例转入普通病房,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信心,帮助其安全渡过危险期。

2.3观察组患者在人际关系(与医生,护士)上,在抑郁上,在焦虑上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体现在临床治疗上,观察组的患者在对自身病症的态度上更积极面对,乐观治疗;观察组患者与医生、护士的配合上更默契一些,认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治疗或护理安排;与其它患者的关系也融洽,愿意为其它患者提供帮助。

3.讨论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疑难杂症多,且患者年龄、性别、社会背景以及疾病严熏程度的不同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还要敏锐及时地发现患者在生理上、心理、社会上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3]。因此,急诊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主动做好舒适护理,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理护理是急诊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语言、态度、仪表等都将直接影响患者情绪和心理[4]。有效的沟通,恰当地运用语言会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和勇气,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护理操作顺利进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5]。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同的个体实施个性化护理。

总之,在急诊科实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可亲,动作有条不紊,技术娴熟敏捷,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才切实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陆瑾,陈春美.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84(12):98-99.

[2]高雯雯.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24.

[3]黄元英.急诊科5S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7.

[4]邱菊,赵雅娟.急诊护士的心理护理要点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9):154.

[5]李桂香,闫波,马红梅.59例芸扁豆中毒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