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策略分析

陈萍

陈萍(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91-02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治疗及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孕产妇进行相关怀孕及生产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提高对高危因素的产妇前期预防意识,只有认真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进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策略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分娩后的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以上的一种疾病。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每个护理工作者对其必须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抢救措施,作出相应护理,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确保每位孕产妇生命安全[2]。现将我科近年来发生的33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预防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33例。年龄19~42岁,平均30.5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2例。剖宫产19例,均有剖宫产指征,阴道分娩14例。其中宫缩乏力23例(69.69%),胎盘因素6例(18.18%),软产道损伤3例(9.09%),凝血功能障碍1例(3.03%)。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400ml或24h内出血>500ml。

2常见产后出血的原因

2.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产妇过度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又因阵痛、休息不好、饮食少,导致产程延长,使产妇体力消耗而过度疲劳,致使产妇宫缩乏力,不利于胎盘剥离和娩出。另一方面,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窦,而导致产后出血。与临床使用镇静剂过多、剖宫产麻醉深、子痫前期患者过度使用解痉镇静剂等高危因素有关。

2.2胎盘因素有引产、流产史、孕产史者存在不同程度子宫内损伤及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机会。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植入、位置不正常、胎盘粘连、残留的发生率相应增多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的几率大大增加。

2.3软产道损伤常见原因是宫缩过强过频,致使产程缩短或急产,致软产道损伤;胎儿过大或先露异常,致使产道承受压力过大;软产道畸形或异常,如陈旧性疤痕、发育不良、子宫动静脉畸形、静脉曲张、阴道纵隔等,会阴保护不当、操作不当、使用宫缩剂不当或第二产程中外加腹压不当等。

2.4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减少、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结果

33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治疗及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成功率达100%。

4护理体会

4.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训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人人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抢救流程,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准备。

4.2积极配合抢救

4.2.1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以保证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4.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等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持续氧气吸入,并观察氧疗效果。

4.2.3积极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对于宫缩乏力者,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对因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

4.3心理护理产后出血患者有恐惧心理,在抢救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减轻产妇的恐惧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抢救。

4.4预防感染产后出血患者由于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而易发生感染,应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及恶露情况,及时发现感染。

5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病情重,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应变能力,注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精心护理。

本组研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相应出血原因,积极止血,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

综上所述,作为产科医护人员不但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责任心及助产技术,提高识别产后出血的能力,并对孕产妇进行相关怀孕及生产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有前期预防意识,只有认真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进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54-159.

[2]刘立岩.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00-201.

[3]刘慧,邱国凤,米丽.产后出血126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6,4(2):62-63.

[4]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6,9(4):4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