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的分析

丁晓亮

延寿县黄玉林场黑龙江延寿150700

摘要: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高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是实现造林工作目的的重要保障。但是近年来我国虽然每年都种植了大片林木,然而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却一直难以提升,甚至有所下降,导致我国出现造林不见林的局面,造林苗木成活率问题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值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论述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技术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造林质量;提高分析

引言

植被移植栽种的成活率低主要有三个原因:①外来引进植物。外来引进植物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本地的气候,有的根本不适宜栽种,所以会大量的死亡,成活率低。②时间不适宜。很多植物移植的时间不适宜,连带着对气候也不适宜,最终会枯死或被冻死。③土壤被污染。植被在移植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土壤的松动和长途或短途的搬移,在这过程中避免不了土壤被外界的有害物质污染,植被栽种到被污染的土壤上后会造成植被的烂根等现象,致使植被死亡。

1如何从管理方面着手保障造林质量

1.1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园林施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百姓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就要为施工人员灌输为市民服务的理念,做到不扰民,不和市民引起矛盾和纠纷。

1.2加强施工制度的管理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制度管理对于提高施工效率,规范施工标准,管理工地事宜很有作用。合理的施工制度是施工进展的准绳。

1.3加强技术控制管理

过硬的施工技术才是一个施工单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核心,因此加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很有必要,且技术控制管理的加强有利于提高技术的攻关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加大企业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完善管理体系

在园林施工的实际中随时会遇到突发的困难,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的情况就要求施工单位平时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情况方案。施工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包括业务方面、职工方面、技术方面等要综合提高。在技术方面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吸纳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企业自己要根据事成的需要为自己定位,做好发展计划和未来规划,以此来促进和完善整个施工管理体系。

2造林时需注意的事项

2.1土壤要求

苗木管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栽培,因为苗木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但是不同地形的土壤培养出的苗木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我国大陆地区苗木的种植土壤选择中盐、碱性或是酸性土壤即可,但由于现代社会工业污染严重,土壤的污染使得很多土地中含盐量已经超标,无法进行种植,这时,苗木管理人员就应该进行土壤的检测,从而找寻适合种植苗木的土壤。

2.2水质要求

在进行苗木灌溉时,要合理选择水源,虽说苗木对于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盐分或是酸性物质过高的水源并不适合给苗木进行灌溉。在进行苗木灌溉时,要掌握好苗木生长的时期,正确的进行灌溉,以免有的苗木因灌溉太多被淹没,而有的苗木则因干旱而枯竭。用适合此种植物生长的方法去培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和成效。

3绿化苗木的选择

①应当注意选择树干健壮,根系发达,无特别严重虫害寄生的乔木;②树干胸径不得低于2m,树高不得低于1.5m,树干上尽量不要有伤痕或是截枝;③选择品种时,应注意要选择常绿、根蔓、梳打、植株茂密的树苗,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要求进行选择。④所选择的苗木应具有耐寒、耐旱、耐涝多年生的植物,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

4苗木种植的方法

在进行园林苗木种植过程中,一般采用播种、栽种和铺种3种方法。①播种一般适合枝叶茂密的草本植物,而种子质量度必须得达到97%,而发芽率也必须得达到50%;②种子一般用量是在10~20g/m2;③播种期间分为2季,一种是在5、6月份进行播种,另一种是在冷季节进行播种,也就是秋季或是冬季初进行种植。④播种有条播、撒播或是机械喷播,条播是在地上进行开沟,深5~10cm,沟距为15cm,运用沙子或是细土伴着种子撒入;撒播不需要开沟,将种子做回纹或是纵横向后退播种;机械喷播是使用泥炭或是纸浆、肥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和水将种子一起贮存在容器中,借助机械力量喷洒在所需种植的草地或是斜坡上。

5苗木的种植要点

①栽种苗木时应当注意两树之间的间距,保持苗木的健康,并且要与建筑物保持一段距离;②在栽种时应当保持根部的湿润和沾有泥浆,增加苗木内部的贮水性;③栽种的土坑深度要适宜,过浅遭遇到地表干旱,根部极易被伤害,过深会致苗木根部无法呼吸,深度一般要比原土深3~4cm。

6抚育管护

“三分造,七分管”是长期造林实践的科学总结,充分证明造林后经营管理在培育森林资源、巩固成果、提高成活率方面是极端重要的。加强新造林地经营管护,造林后24小时内应灌足定根水,造林后3年内每年分别在6月和9月进行2次抚育,及时做好施肥、灌水、松土除草、修剪、涂白、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浇水的次数根据当地的降水量而定,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设置围栏等,配备护林人员、完善相应的管护制度等,加强管护,严防人畜进入践踏、啃食苗木。

结束语

提高苗木成活率是提高造林工作质量的关键,而苗木成活率受温度、降水等自然因素应先较大。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气象和气候变化较大,给造林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因此,造林人员必须充分顺利地理环境和其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影响苗木成活的各种因素,才能保证造林生产工作遵循客观规律。也只有造林生产工作遵循客观规律,苗木的成活率才能提高,造林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熊红双.如何提高营林建设中的苗木成活率[J].民营科技,2014,(02).

[2]王海霞.延庆县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07).

[3]张欣.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提高的有效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2,3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