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

邓德明

(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围产医学中进行产科、儿科合作新模式的意义。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胎儿中,随机挑选出2000例,对产科、儿科合作新旧模式对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和与之有关的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2016年2月为界限来将2000例胎儿划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旧合作模式,观察组给予新合作模式,对比两组的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与围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采用新合作模式观察组的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和HI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医学中通过利用产、儿科合作新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与窒息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产科学;儿科;合作新模式;围产医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12-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bstetricsinperinatalmedicine,thenewmodeofcooperationinpediatrics.Methods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7inourhospitalobstetricdeliveryofthefetus,randomlyselected2000casesofobstetric,pediatriccooperationontheoldmodelofneonatalasphyxia,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effectofperinataldeathandrelateddiseasesrelated.InFebruary20162000casesoffetalboundariestopideintotwogroups,100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usingtheoldmodeofcooperat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thenewmodeofcooperation,thedeathrateofcontrastgrouptwoneonatalandperinatal,andperinatalrelateddisease.ResultsTheneonatalmortality,asphyxiarateandHIEincidenc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Inperinatalmedicine,thenewmodelofpaediatricscooperationcangreatlyreducetheneonatalmortalityandasphyxiarate,which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opularization.

【Keywords】Obstetrics;Pediatrics;NewCooperativeModel;PerinatalMedicine;Significance

围产医学作为一门新型医学,是由10多个学科共同建立起来,如产科、儿科等,其管理开始于孕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院便已经开展产科与儿科合作模式,然而基于两个科室各自不同的医疗特点,不能相互理解而致使时常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逐渐提高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促进围产质量提高,密切产科与儿科的合作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产、儿科合作新模式在围产医学所发挥的意义,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0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16年2月到1017年2月分娩的10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选择我院产科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娩的2000例新生儿,男1099例、女901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0例,其中包括200例早产儿、100例过期儿、1700例足月儿;150例巨大儿和55例体重过低儿;顺产1550例、剖腹产450例。全部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旧合作模式(产时合作)。主要是在高危妊娠分娩时,通过评估发现新生儿可能出现危险而专门请儿科医生提前到场,做好随时抢救婴儿的准备工作[1]。

观察组:采用新合作模式(产前、产时、产后合作和产儿科的信息反馈),对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儿科医生需要准确且及时的掌握其具体情况,将相应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产时,当高危妊娠产妇分娩时,儿科医生需要提前到场,随时准备抢救胎儿,在此基础上将高危胎儿及时的转运到NICU病房进行监护治疗;产后,针对母婴室的新生儿,儿科医生每天都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病理新生儿一经发现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或者转到新生儿科接受专业治疗,产伤儿一旦发现,儿科医生需要及时与产科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并共同向家属做出合理的解释[3];另外,每例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情况,都需要产科和儿科定时进行讨论与评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围产儿的死亡率与相关疾病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χ2或t进行组间对比验证;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与围产儿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0.30%和2.00%;对照组:分别为1.10%和3.00%。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围产儿死亡率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便是出生窒息,相关报道曾明确指出,大约97%以上的窒息病例在产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新生儿延续了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每年,我国出生的新生儿多达两千多万,大约有1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帮助才能从胎儿顺利的过渡到新生儿,其中需要复苏手段才能成功存活下来的新生儿大约有1%。

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的降低与产、儿科之间的密切合作、宫内监护进展、改善儿科复苏技术间关系密切,根据相关报道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大约为6.18%,而围产儿可以避免死亡的可达28%,为促进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离不开产科与儿科的密切合作。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采用旧合作模式的对照组而言,观察组采用新合作模式,新生儿死亡率为0.30%、窒息率为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0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新合作模式有助于新生儿死亡率和窒息率的显著降低。经比较两组围产儿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据推测这可能于进步的产前诊断技术有关,以此在孕期便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先天性缺陷,增加引产的几率,进而可以减少早期新生儿的死亡率,增加死胎和死产所占的比例[4]。

同时,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和HIE是与围产有关的几种常见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HIE即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围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中由新生儿窒息所引起的占到80%左右。我院母婴同室的儿科医生均经过新生儿复苏教程(NRP)培训,儿科医生当遇到早产、多胎、胎心异常、产钳、剖腹产时,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好复苏准备,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本次研究中,观察组HIE发生率为1.1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发生HIE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复苏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可以有效避免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出现。此外,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超过85%,针对高危孕妇伴有严重妊高征、多胎以及早产的情况,当宫内条件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威胁时,产、儿科医生需要共同讨论及时娩出胎儿。针对对孕周低于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对于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所分泌的珍贵儿,在生后15分钟之内,需要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且及时转到NICU病房进行专业的治疗,以此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为生存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可以促进新生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降低。

从胎儿到新生儿是生物学的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胎儿史是新生儿的过去史,新生儿疾病极有可能由胎儿疾病延伸发展而来,产科通过对胎儿正常发育的监护,高危妊娠的及时发现和产时做好监护工作等,可以为母婴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并且,新生儿科通过对孕期胎儿情况的全面了解,产时积极的对新生儿抢救以及产后密切监护高危儿等,可以促进新生儿生存质量的极大提高。新生儿科作为产科的延续,通过产科、儿科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围产保健的显著提高至关重要[5]。

综上所述,在产、儿科合作中采用新型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的显著降低,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景进,刘世良,陈敦金.建立围产医学数据库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12):1158-1160.

[2]周静.加强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心肺复苏成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0):103.

[3]刘健.加强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在围产医学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30-2731.

[4]ShihouH,MichiyoI,KyokoO,IchioF,HiroshiW.一种新的病毒TTV,在产科和围产医学的临床意义[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2(04):48-49.

[5]杨素娥,秦俊晓,王晓冰.三门峡地区儿科产科合作现状调查及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75-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