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析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措施

李建格

河北高阳县中医医院李建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ZYM

血液流变学从进入我国以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血液流变学检验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与临床上许多疾病病症有关,也使得很多疾病可以被更好的发现和进行疾病的预测。目前来看,血液流变学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也被列为了中老年人群进行体检的常规项。

1血液流变学概述

1.1.研究内容和涉及范围

从研究角度来看,血液流变学检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血液的粘度、血细胞的流变性、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造成的影响。但是从研究领域看,其主要的内容是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血液流变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栓塞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发病机制的判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对一些疾病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上的血液流变学检验和微观的血液流变学检验。其中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属于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的重要指标。

1.2.仪器的使用及养护

为了防止因为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仪器不同而造成的结果误差,在检测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对样品加样、混匀等操作可以自动进行的同一种型号的仪器。在使用时,周围不能放置任何其他的设备,避免对血液流变学仪器产生干扰,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应该禁止仪器被太阳照射,也要防止仪器处于高温或者接近热源,防止因为仪器的工作温度过高,从而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前后都应该对仪器进行清洗,记录下每次使用的保养记录。另外,也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保证设备的精确程度,以及每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血液流变学主要检验项目

常用的血液流变学实验检查项目主要可以反映一下的内容:血粘度、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球蛋白和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

2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2.1.全血粘度影响因素

(1)红细胞占全血含量的比例很大,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说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随着红细胞的增加,全血粘度逐渐增加。

(2)红细胞的变形性越低,会使得血液的粘度也越低,因为红细胞内的粘度非常的小,而且红细胞当中还含有一些流动性非常好的物质,所以红细胞非常容易变形。当切变率适当的时候,即使红细胞数量占全血的99%,血液仍然可以流动。但是当有和红细胞体积相近或者相似的刚性颗粒悬浮液浓度达到65%时,全血粘度就成为了混凝土的模样,血液就不再能够流动。

(3)红细胞之间的聚集能力越强,则全血粘度也就越高。红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形成红细胞聚集体。只要形成红细胞聚集体以后,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就越来越慢,全血粘度也随之增高。

(4)血浆的稠度也可以影响全血粘度。血浆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决定血浆的稠度。当血浆中这种大分子物质含量增多时,可导致红细胞发生聚集,从而影响全血粘度。

(5)温度也会对全血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温度越高,血浆粘度越小,二者呈现负性相关。而对于全血粘度来说,温度能到达到40℃,红细胞的聚集能力便会增强,变形性减弱,全血粘度因此增高。

(6)另外,切应力、切变时间、血小板数量的功能、抗凝与纤容系统对于血液粘度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2.血浆粘度影响因素

(1)血浆中含有很多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等。这些大分子物质的含量越高,则血浆粘度越高。

(2)血浆粘度和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血浆粘度逐渐减小。

(3)另外,血容量减少也可使血浆的粘度增高,血容量增多时,血浆粘度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2.3.红细胞聚集性影响因素

(1)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含量越多,也就会使得血浆的粘度增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也就越强。其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两种血浆大分子可以将相邻的红细胞进行连接,形成叠连体,从而影响到红细胞的聚集性。

(2)红细胞的几何形状以及它的变形性也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性。正常的红细胞的形状为双凹圆盘状形状,可以使红细胞彼此之间接触面积增大,相互间很容易形成叠连体。但是如果红细胞变形为球形或者变形性减弱时,红细胞的距离能力也就会降低。

(3)一般情况下,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异性相斥,所以导致红细胞之前相互排斥,聚集能力比较弱,当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因为一些原因减少时,红细胞之间的斥力减小,红细胞的聚集性便会逐渐增强。

(4)红细胞的聚集性也与切应力和切变率有关。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切应力和学管直径呈负相关关系,血管的直径越小,切应力越大,红细胞的聚集能力也就越弱。

2.4.红细胞变形性影响因素

正常大小的红细胞通过比自身直径小的毛细血管的能力,叫做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这种特点可以调节血液的粘度,保障人体的微循环。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很多,比如红细胞的内粘度等。

3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3.1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对于阐明一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的机制具有很大的帮助。

3.2集体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也可以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些预见性和一些预报性的资料。

3.3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参数可以为某些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的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3.4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么物疗效的评价以及探索新治疗的方法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4血液流变学目前临床应用范围

4.1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周围血管病。

4.2代谢性及内分泌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糖尿病。

4.3血液疾病

原发性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4.4其他疾病

休克、脏器衰竭、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器官移植、慢性肝炎、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5结语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学检验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我国医学临床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血液流变学在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中都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比如其在血液病、冠心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临床诊断中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血液流变学检验也会逐渐发展和改进,为我们临床医学诊断工作提供更为可靠和有效的帮助,也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更准确的预报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王燕.血液流变学在疾病诊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21):1870-1871

[2]王淑娟,周惠平,夏铁安.现代实验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I995:279:287.

[3]韦慧玲,蒋翠霞,师勇,余秀瑾.血液流变学及其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08):16-17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