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索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索波

索波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8-02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使学生情绪饱满,集中注意力,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努力使教学生活化、趣味化,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走近数学、热爱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要充分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事物、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为了使中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在学生认知过程中造成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无论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还是学习、巩固新知识时,教师都应注意设计一些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设置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愿望,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声音、图像、动画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寓知识于形象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以致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设计有趣的练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新知识形成后,课堂练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内容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的素质是不同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所以练习要面向全体,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形式有多样。单调乏味的练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设计各种不同形式来学习,如动手连线、看图填空、判断或者请学生自己来当小老师评一评其他学生做得对不对,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

3.手段要灵活。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胜的年龄特点,我较多地采用了游戏、竞赛等形式完成练习。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更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到了为了学习才学习。

六、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激励性评价。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九暖,冷言一句三伏寒。"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莫让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对学生数学失去兴趣。

总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向永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新课程.小学》.2013.10

[2]和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教导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