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多一点偏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问题学生,多一点偏爱

蒋倩倩

蒋倩倩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国际学校261041

【问题的提出】

“蒋老师,你看看你们班的这个学生!课堂上不但自己不听,而且弄得周围的同学不得安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他而无法落实!”美术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小A就被推到了我的面前。夹杂着老师批评的话语,仍不时可以听到小A涨红着脸结结巴巴为自己辩护的声音。这已经是本周内小A第四次作为“被告”站在我的面前了。第一次体育课在整队时,他用脚踢前排的同学,被体育委员“告了状”。第二次上科学课时,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老师没说完实验要求,他已偷偷地做了,结果弄坏了一台仪器。第三次是上音乐课,因为他不喜欢音乐,不仅没带书,而且老师上课时故意捣乱。和上次一样,他来到办公室依然是一副无辜的表情,一张随时准备为自己辩护的嘴巴虽不再大声反驳,却不时嘟嘟囔囔,仿佛有满肚子的委屈却无人倾听。事后,我批评了小A违反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并督促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虽然这场课堂风波暂告一段落,可这个“活宝”却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我知道他仍未从内心接受老师的意见,随时会再惹起违纪的事。究竟他内心是怎样想的呢?如何使他意识到守纪的必要和自觉守纪呢?带着疑问我来到了小A家。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通过和家长单独交流,我得知小A小时候患过抽动症,当情绪不好,或紧张、兴奋时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声音、做小动作。虽然这种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但因为这种病却使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这时的小A,低着头,两手握着摆在膝盖上,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我和家长交流了小A在校在家的表现后,问小A:“你喜欢你自己的表现吗?”“不喜欢。”“你想过要表现好一些吗?”“没有用的。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也一直批评我,我从来就是这样子的。”听到这句话,我知道了他对老师、父母的怨言,他对自己的极低评价以及几乎为零的上进心与自信心。离开小A的家后,我心里盘算开了帮助小A的计划。小A长期以来在学业上或纪律上受到老师许多的否定和批评,他自己与同学相比,首先就感到自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卑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处于劣势,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总是感到紧张的一种情绪体验。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长期地感受到自卑使人容易感到气馁,不再设法克服障碍,甚至在困难面前退却,缺乏朝气与积极性。其次,长期与权威的代表(如学校的纪律、老师、班干部)对立,使得小A认为自己不被人看重与理解,对待师长的善意批评与教育充耳不闻,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将自己的进步或改正认为是一种妥协。这属于一种情感障碍,所以小A顶撞老师、藐视批评。最后,小A身上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低下的自我评价与随意的自我监督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次谈心或一次鼓励就可以将他身上的缺点改正、将他的行为纠正的。而他常为自己的各种失败寻求借口、逃避责任,也就是说他还缺少上进的决心与毅力,这对他改正身上的不良习惯是一个极不利的因素。

针对以上几点,我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重建,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信心与勇气。

我一方面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多次谈心并鼓励他。如他每次自觉地为班级排桌椅,对此我当场就表扬他关心集体,这回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另一方面则运用角色改变法创建一种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角色改变法就是通过班级活动改变学生在班级中原来的身份,创造条件把他们推到班级的“舞台”上,让他们发出光和热,重新“扮演”一个有尊严、受尊重、被信任的角色。小A很爱看书,文采也很好,写的作文经常被我选作范文。成功与赞扬使得小A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鼓起了上进的信心与勇气。

第二,针对学生的情感障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聆听学生的心语。

可运用心理位移法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消除学生抵触情感的目的。心理位移,即心理信置的互换,也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小A上课时学习兴趣不大,纪律松散。我就启发他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希望他尊重老师的劳动,安静、专心地听课;从同学的角度来看不守纪律的学生,希望他热爱班集体,和同学们一起创建良好的环境与课堂纪律;同时在各种事情上启发他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小A逐步意识到了师长的苦心,慢慢地正视自己身上懒散蛮横的缺点,不再一味抵触外界善意的批评了。

第三,针对小A缺乏毅力与恒心,与他订立行为的契约,运用外界的奖励与惩罚强化已建立的自我监督,最终实现自我反省和自我发展。

我和小A共同制定计划,开始每两天一个计划,慢慢地过渡到一周一计划、两周一计划、三周一计划、一月一计划……这要循序渐进,慢慢延长定计划的时间。而所定的计划也很具体,时间和目标非常明确,如课堂上认真听讲(尤其是小科)、美术等活动材料要带齐、各科作业上交及时等等。随着小A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计划内容。与此同时,我也经常询问任课老师,当他能按计划较好地达到目标时,我会对他进行全班表扬,同时对他提出下阶段努力的目标,使他体验“坚持”的愉悦。

【取得的成效】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两个月,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A在学习上和纪律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而他自己也有了明显的上进意识。于是我将进步比作上楼梯,要求他每日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每天上一个台阶,并不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及时地正面强化他的自我发展。

【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A的转变是多方配合、多角度帮助的结果。但是应该承认,只有他的自尊、自信建立了、提升了,他才有了转变的契机。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内心真正的喜欢孩子,让他(她)感受到你对他(她)的期待。

2.多角度得了解孩子,主动和他沟通,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3.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同时,作为老师也要坚持不断得反思,不断得改进教育方法和策略,和孩子一起成长。只有我们坚持这样去做,可以相信,小A以及和他一样的同学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更加自觉,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