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赵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赵霞

赵霞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采取程序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5%,护理满意度为60%,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程序化模式护理,整体有效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且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流程管理是该模式的核心,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前提在于规范化的护理程序,通过明确护理工作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规范护理流程等,逐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对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2例,女48例,年龄45~81岁,平均(63.5±15.3)岁,出血量10~66ml,平均(38.4±25.4)ml,出血位置:丘脑18例,脑叶24例,基底节区58例。全部观察对象及其家属均对临床研究过程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时,排除脑疝患者、心肺肝肾疾病患者以及深度昏迷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不同观察对象性别、年龄、出血量和出血位置等差异比较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病情监测以及基础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具体措施:第一,建立护理小组。选拔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建立护理小组,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检验合格后可以上岗。第二,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患者的基础资料、意识、生理等方面情况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保证准确、科学评估患者病情。第三,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全面行、人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方案。第四,护理方案的实施。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实施冰敷、吸氧等基础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对于危重症患者需送入ICU接受急诊就职,并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监测,如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鼾声大作、呼吸困难等问题需实施气管切开或是气管插管治疗。协助或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对其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监测,对输液给药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关注药物配伍禁忌。依据患者平时喜好和病情为其制定以流食为主的饮食方案,加强营养供给,若患者进食困难,可实施鼻饲管进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通过语言交流、肢体接触等方式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结合患者申请状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需控制好训练时间、强度等。

1.3观察指标

第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治疗后,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无效为患者治疗后,生活仍然无法自理,且神经功能受到较大限制。第二,护理满意度。通过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分析[n/%]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小动脉、小静脉破裂诱发的脑实质出血疾病,该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因而患者发病后通常需要急诊救治。随着临床护理服务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改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临床医学研究人员的关注[1-3]。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不再机械、盲目地执行医嘱,而是一种预见性、计划性较强的护理理念,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规范、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更加关注护理目标的达成,从而控制各项影响因素,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4-5]。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接受程序化模式护理,整体有效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欣.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1):228-229.

[2]李洪艳.浅谈急性脑出血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9-90.

[3]赵连玲,王艳红.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和并发症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217-218.

[4]徐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的临床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242-242.

[5]李卫,杨宏,白立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2):3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