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护理新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PICC护理新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韦春桃覃礼德韦玉英韦肖荣陆国园韦凤鸾

韦春桃覃礼德韦玉英韦肖荣陆国园韦凤鸾韦春颖

(广西省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5308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358-02

【摘要】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技术在相应患者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采用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由硅胶制成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的护理新技术。结果经过四年多的实践,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应用于急诊、内一、内二、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化疗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和外科的大、中手术患者的置管共128例,置管时间最长67天,最短3天。其中送管不顺利及穿刺失败5例占3.9%,留管期间穿刺部位有红、肿等并发症2例占1.56%,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结论PICC护理新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护理技术,有着穿刺成功率高、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又可测中心静脉压,并能在静脉内保持时间长等优点;临床使用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或静脉化疗引起并发症等的痛苦,能快速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减少护理工作量,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起到促进的作用。患者认可率及满意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正确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护理新技术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PICC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护理新技术。它具有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护士置管,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不影响日常生活,并发症少,可测中心静脉压,能在静脉内保持4周至1年以上等优点,这是我们首次从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理部“常规PICC置管术操作规程、PICC的适应症及禁忌证、PICC的优势”等获悉的。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三级医院已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在广西三级医院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也还刚刚起步,我院作为石山地区县二级医院,在广西为首次开展该项护理新技术应用研究。于2006年9月至今开展《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应用》课题研究,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又突出了我县护理技术水平的新亮点,填补了我县护理新技术的空白。并于2010年1月荣获“2007-2009年度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称号。本文将我院开展《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应用》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急诊、内一、内二、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化疗患者81例,其中男72例,女9例;颅脑外伤、创伤性休克、脑出血、脑梗等病情危重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外科的大、中手术患者如颅脑手术、胃大切、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胆囊切除、幽门梗阻、食管瘘等32例,男23例,女9例。

1.2方法2006年,我院选派急诊科、内一科、外一科、手术室等共四位护士到对口支援单位的广西省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修学习“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技术,并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购买所需物品、申报立项等,于2006年9月获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同意批准立项(大科计字[2006]8号文件),同时与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签订项目合同,项目实施期限为: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底,项目合同编号:大科能20068-1,项目由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实施。

1.3统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开展此项护理新技术应用于急诊科、内一、内二科、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化疗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和外科的大、中手术患者的置管共102例,置管时间最长达67天,最短3天。其中送管不顺利及穿刺失败4例占3.92%,留管期间穿刺部位有红、肿等并发症1例占0.98%,与原计划控制在5%和2%分别下降了1.08和1.02个百分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2结果

2.1项目针对本县有大量的大、中手术患者、化疗患者及病情危重患者,需长期输液、使用化疗药物及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等问题,按照合同要求,我院开展引进PICC置管护理新技术,应用于急诊科、内一、内二科、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化疗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和外科的大、中手术患者的置管共102例,置管时间最长达67天,能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或静脉化疗引起的并发症,在保证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和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供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方便患者家庭的自身护理,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2.2项目采用“PICC”置管新技术,经过应用研究,探索到了“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技术”在相应患者中的有效应用,该操作不需麻醉和缝针固定,而且留置时间长。完成了“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应用于急诊科、内一、内二科、外一、外二科等科室的相应患者,比原计划完成90例超额12例,其中送管不顺利及穿刺失败4例占3.92%,留管期间穿刺部位有红、肿等并发症1例占0.98%,与原计划控制在5%和2%分别下降了1.08和1.02个百分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3项目实施三年多来,采用新技术治疗共完成病例102人,按照公立医院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要求进行合理收费,累计总收入27713.4元,新增利润4157.01元。但患者因此减少往返路费、注射费、住院费等节支总计约129899.9元,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4成功开展《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应用》的研究,突出了我县护理技术水平的新亮点,填补了我县护理新技术的空白,同时造福于广大需长期输液、使用化疗药物及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患者,对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负担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009年11月经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区内先进水平。2010年1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予“《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新技术的应用》项目为2007-2009年度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荣誉称号。

3讨论

3.1领导支持,精心组织医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是成功开展此项目的关键。项目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技术培训办法,派出有关医务人员外出参加技术培训、取经和聘请上级专家来传授技术,为提高项目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护理新技术奠定好基础。为搞好项目实施,本院组织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亲自担任,负责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并兼任技术指导小组组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质量把关;护理部总护长担任技术指导小组副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此项目工作、技术监督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护理部总护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及各科主任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3.2规范管理,项目实施有序进行为顺利完成大科计字[2006]8号文件下达的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应用》,结合本院实际,由项目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及科室、期限、任务指标、进度要求及其措施,使项目实施有序进行。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检查验收制度,由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执行定期汇报制度等,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科技含量技术培训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我们狠抓了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派护理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该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请上级医院相应专家来院讲座,三是由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及各科主任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再由各科主任、护士长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在医院大厅的宣传板报上出版PICC的操作流程及其相关知识,并对各科患者及家属进行PICC置管新技术的优点宣传教育等,使广大群众对PICC新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存在问题

3.4.1患者对此项新技术的认识还不够,尤其是对农村患者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4.2部分医护人员对开展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没能很好地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进度缓慢。

3.5今后工作设想

3.5.1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PICC的优点,乐意接受新技术的实施。

3.5.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多学习国内外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