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一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子宫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一例分析

范兴容

范兴容

(湖北省松滋市妇幼保健院434210)

【摘要】一例55岁女性患者因“子宫肌瘤”在本院行子宫全切术,入院时血压150/95mmHg,术后第三日出现左下肢活动受限,并进行性加重,伴疼痛明显。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下肢静脉血栓”,予“阿司匹林”、“血塞通”口服后症状缓解。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后;深部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43-01

1病历资料

患者XXX,女,55岁,体重65Kg,因月经量多,发现子宫肌瘤5年余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口服降压药物。入院时血压150/95mmHg,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软,无压痛,下肢无水肿。妇检宫颈肥大,宫体前位,如鸭蛋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活动度好,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B超提示“子宫增大,多发性子宫肌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凝血功能正常。做好阴道冲洗及肠道准备,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手术顺利。术后抗感染及降压治疗,术后第三日出现左下肢活动受限,伴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体检下肢外观无异常,无温度改变,无明显水肿。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下肢静脉血栓”,请内科医生会诊,指导用药,予“阿司匹林”、“血塞通”口服后症状缓解。一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症状消退。

2讨论

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目前公认引起“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高血压、肥胖也是不利因素。1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若发生肺栓塞则危及患者的生命。手术病人术中术后血流及血液成分改变、麻醉后下肢肌肉松弛血流速度缓慢或失血过多脱水致血粘度增高、长期卧床等,都可促进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小腿腓肠肌内静脉丛,顺行滋长繁衍,扩展到髂股静脉系统。2由于早期局部症状轻,往往被术后其他不适所掩盖而未予重视,直到血栓扩展到髂股静脉,才引起相应症状方被察觉。所以静脉血栓病的预防至关重要: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相关高危因素,纠正贫血、脱水,控制心脏病、糖尿病及停用避孕药;2手术时避免下肢受压,特别是取膀胱截石位的患者;3手术操作需轻柔,减少组织损伤及对盆腔血管的刺激;4术后鼓励病人勤翻身,做足底伸曲动作,早期起床活动;5术后患者如有腿部不适需仔细检查,警惕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6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予预防性抗凝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行支持治疗同时抗凝处理,抬高患肢,急性期应卧床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血栓脱落,1-2周后可下床活动。抗凝剂首选肝素,症状轻微可口服阿司匹林、血塞通等。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2005.5.1555页.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2005.5.15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