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镇痛对产妇血浆泌乳素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超前镇痛对产妇血浆泌乳素的影响

张元华杨超

张元华杨超(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素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剖宫产开始时间(T0),术后12小时(T1),术后24小时(T2),术后48小时(T3)血浆PRL含量,初乳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48小时(T3)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泌乳素(PRL)水平有明显差异,初乳时间也有提前。结论氯胺酮超前镇痛可提高血浆泌乳素水平,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关键词】超前镇痛剖宫产泌乳素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025-01

剖宫产术后疼痛加上子宫复原收缩疼痛非常不利于产妇术后康复,术后镇痛的开展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术后镇痛时间长,常会导致产妇下肢肌力降低延迟下床活动,宫缩乏力影响止血,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观察发现在术后镇痛基础上加用超前镇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使血浆泌乳素含量上升,初乳时间提前。

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在我院选择剖宫产的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年龄在24岁~35岁,体重56kg~79kg,孕周38周~40周,ASAI级~Ⅱ级,无心肺及全身重要器官并发症,无胎儿宫内窘迫,妊高症及胆汁淤积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患者入室后开通静脉通道,输注复方林格液8~10ml/kg,观察组经静脉注入长托宁0.5mg,氯胺酮0.3mg/kg,对照组注入长托宁0.5mg,生理盐水1ml,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鼻导管吸入氧气,左侧卧位于L3间隙穿刺,腰麻用药罗派卡因12mg+10%GS1ml,控制麻醉平面在T8±1以下,硬膜外置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均采用0.12%罗派卡因+曲马多200mg+托烷司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泵注药液4ml,持续24h镇痛,锁定时间30分钟。镇痛期间鼓励产妇尽早下地活动。

观察指标观察测定剖宫产开始时间(T0),术后12小时(T1),术后24小时(T2),术后48小时(T3),各时点血浆泌乳素PR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水平,另观察病人术后24小时,48小时VAS,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幻觉发生率,新生儿出身后5分钟Apgar评分。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VAS及Ramsay评分两组VAS在T0,T1,T2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血浆PRL水平两组病人在T0,T1,T2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4、其他情况两组病人在恶心、呕吐,幻视及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初乳时间上观察组要早于对照组(P<0.05)。表3

表1两组病人术后各时点VAS、Ramsay评分(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超前镇痛是本世纪初由Crile教授通过临床观察提出,Dahl[1]等指出超前镇痛是在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止而达到术后镇痛和减轻疼痛的目的。机体的一些伤害性反应的产生有赖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的激活和NO生成[2]。提前抑制NMDA的产生和活化将有助于疼痛的缓解。氯胺酮是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与传统的鸦片类药物相比无明显依赖和成瘾性。氯胺酮在产科麻醉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深度镇痛,对呼吸影响小的特点。静注1分钟可通过胎盘,当注入小于1mg/kg很少引起新生儿抑制[3],有研究发现小剂量氯胺酮(0.3m/kg及以下)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时未出现谵妄、幻视、梦语等精神方面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4]。而且小剂量氯胺酮对循环系统有轻微兴奋作用,正好抵消麻醉后的心血管抑制作用,使血压更加平稳。

泌乳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妊娠后分泌增加,功能主要是刺激乳腺分泌。剖宫产术后疼痛、焦虑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下丘脑的生乳激素抑制因子分泌增多,从而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延迟初乳生成及泌乳时间[5]。近年,术后镇痛已较广泛地开展,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术后镇痛使用时间过长,会使产妇下肢乏力,自主排便时间延长,硬膜外感染发生机会增加,镇痛药液浓度过大甚至影响宫缩。观察组病人在术后48h血浆PRL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乳提前,说明观察组在术后镇痛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既避免了氯胺酮常规使用剂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和幻觉,谵妄等副作用的发生,又避免长时间使用镇痛泵所致下肢肌力降低,活动延迟。说明超前镇痛可以在术后镇痛的基础上发挥更加完善的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刺激的影响,在临床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DahlJB,MoinicheS.Pre-emptiveanalgesia.BrMedBull,2004,71:13~27.

[2]胡兴国,王钧,曾因明,等.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27~29.

[3]SamuelCH,GershonL,MarkAR.主编.张友忠,荣风年.主译.施耐德与莱文森产科麻醉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7~156.

[4]徐志坚,王军.不同剂量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722~2723.

[5]王佳,廖建梅,殷国平.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产妇泌乳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7:60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