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质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实施优质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侯雨

侯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017000)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当下的医改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实现患者早日康复,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这不仅是医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本文着重从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入手,通过不同的护理手段与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借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0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尤其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已不再单纯停留在协助医生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他们的需要日益多样化。面对这种新需求,新医改适时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目标。优质护理包括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患者安全管理、出院护理等是一项内容。它内涵要求以病人为中心,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为他们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其中护患关系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和谐护患关系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一、实施优质护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转变护理观念。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和护理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这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二)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减少护理差错。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将护理人员从繁冗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可集中精力从事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同时,合理的排班计划以及分层护理管理,能有效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监督,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

(三)有力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优质护理工作涵盖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从患者入院开始,要求护士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宣教一些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的提高。同时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二、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若干建议

第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这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基本前提。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是优质护理的前提条件。当今护理工作已进入理论化、信息化和程序化阶段,员工素质的提升来自培养。医院对员工培训能促进其观念更新,构筑提高质量的内在素质。所以医院应该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继教工作,让她们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加强多元化知识的学习,包括社会、心理、伦理、人文等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医德医风工作,帮助她们树立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她们深刻领悟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把患者的痛苦,需求放在第一位。培养护士学习的热情,通过三基三严培训及专科基础训练,加强她们的专业能力。

其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沟通技巧

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求的重要方面,是体现护士素质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能促进护患关系协调,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发生具有重大意义。美好、积极、向上的沟通可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而消极、不良的沟通则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不利于疾病的诊治。首先要重视躯体语言,包括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病人住院后,最先接触的是护士,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是进行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另外端庄的仪表,专注的表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娴熟轻柔的技术是赢得病人好评,取得信任的关键。其次要具有倾听能力,包括倾听病人的诉说,注意表情专注,适时对病人以点头微笑,轻声应答,以表示对病人的尊重,当病人诉说不一定全部都与病情相符,可能为赢得重视而夸大其词,也可能未能表达出感受时,要弄清病人的真实思想,解决病人问题,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强化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其达到治疗护理工作中的最佳状态。第三要使用娴熟的语言艺术。把握护患沟通的最佳语言方式,护患之间的沟通方式通常以口头语言为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必须把口头语言沟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联系起来,如使用询问性语言了解病人的病情进展、心理感受和特殊要求;使用告知性语言,向病人介绍诊断结果、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使用安慰性语言,安抚病人的伤痛,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用商榷性语言,争得病人对护理操作的配合;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用释疑性语言,为病人及家属解答护理过程中的疑问。

第三,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应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努力营造一种体现关心、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护理文化氛围。患者和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要求,而且还要有获取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便于患者的记忆,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饮食要求、注意事项、药物指导等,有针对性的传递给患者,这样既丰富了患者的生活,又增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是要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就医环境对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的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优雅、温馨、安宁舒适的就医环境成为实现优质护理的硬件条件。除了随时保持病区环境的卫生整洁,控烟、宣传栏、摆放绿色植物和花卉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2]张天娥.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学修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68-69.

[3]张香娟.人性化护理与护士情商的培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1):62-63.

[4]刘庆素,安秀艳等.不同人群优质服务观点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7,6(21):21-23.

[5]霍仕俊康民瑞.引进医院人文理念构建医患关系新模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5(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