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染丙肝病毒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对感染丙肝病毒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紫萍刘永梅

陈紫萍刘永梅(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830000)

【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62-02

【摘要】目的总结在血液透析中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能否有效地降低丙型肝炎患者在透析中感染发生。方法对实施护理措施前60例和护理措施后57例-HCV阴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学检测抗-HCV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V-RNA相结合的方法,严格预防控制透析前后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透析前60例进行HCV检查3例阳性,57例阴性。治疗中严格实施护理措施1年后57例阴性者无1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结论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源性肝炎病毒的发生率。

【关键词】丙型肝炎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inhemodialysisintheimplementationofstrictnursingmeasurescaneffectivelyreducethehepatitisCinfectionindialysispatients.Methodforimplementingnursingmeasuresof60casesbeforeandafternursinginterventionin57patientswithHCVnegativeblooddialysispatientswereinvestigated,usingenzyme-linkedimmunologicaldetectionofantiHCVand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methodforthedetectionofthemethodofcombiningHCV-RNA,strictpreventionandcontrolbeforeandafterdialysis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Resultsin60casesunderwentHCVscanin3casesofpositive,negativein57cases.Treatmentofthestrictimplementationofnursingmeasures1yearsafternegativein57caseno1patientsinfectedwithhepatitisC.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strictnursingmeasures,caneffectivelyreducethehemodialysispatientswithiatrogenichepatitisvirusincidence

【Keywords】hepatitisChemodialysisnursingexperience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对维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血液透析患者多处于免疫功能低下,加之重度贫血、营养不良,抵抗力极差,在反复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及非透析患者。据报道,国内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7.2%~84.1%。在血液透析中,护理活动参与了透析的全过程,通过对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60例为试验组(护理干预组),其中有3例为HCV病毒感染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6~70岁,平均47.2岁。患者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2例,血管炎3例,梗阻性肾病2例。有输血史32例,占53.3%。3例HCV病毒感染者全是男性,其余57例经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1.2检测项目和方法

透析前全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HCVIgM、HCVIgG,采用RT-PCR法监测HCV-RNA,分别于首次透析前检查一次,进入到常规透析后每隔3~6个月检查1次,并进行随访,以评价两组患者透析后1年医源性HCV感染率发生情况。规定以上三项指标任意一种为阳性者即为感染。

1.3透析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h,使用德国产费森尤斯4008B及瑞典产金宝AK95S型血透机,透析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输液器均一次性使用。

2护理措施

2.1将整个透析中心分为肝炎病毒阳性区及肝炎阴性区,室内保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均备有空气消毒设备。两个区域的患者完全隔离,包括更衣室、候诊区及治疗区域,护士固定。患者固定机器透析,透析机两次使用之间使用透析机专用消毒剂进行化学消毒及热消毒。

2.2凡进入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帽子必须盖住头发,外出时更换外出鞋。在进行治疗及无菌操作时严禁家属及其他人员探视,必要探视时穿鞋套入内,非血液透析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尽量减少人员不必要的走动,以减少污染源。

2.3医疗废弃物分别放置在阳性与阴性的桶内,打包后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执行。床单一人一透一更换,换下后用紫外线为照射60min,然后用有阳性标志的塑料带双层包扎后送传染科高压灭菌后再送被服室进行清洗。

2.4每台机器都配有固有物品,如血管钳、输液架等,避免共用,若一旦发现有血液污染即刻更换消毒,严禁继续使用。使用一次性物品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透析管路、透析器、穿刺针、注射器、传感器全部一次性使用。患者返流的血液会使透析机外置压力管装置上的传感器潮湿,导致透析机压力感受部位的血液污染,增加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会,所以不仅把压力传感器的保护器作为一次性使用,并且一旦有污染立即更换。

2.5避免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减少透析室血源性病原体传播危险性。美国CDC提出所有患者血液和某些体液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2],还强调接触患者前及医疗操作前、后、洗手的重要性。在穿刺、上机、下机过程中手的清洁尤为重要,操作完一个病人须用快速手消毒剂,才能行第2个病人的操作。每次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更换手套,防止交叉感染。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一层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的血量少50%以上,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2.6禁止共用药物,如盐水、肝素、心电图导联夹子等。存在将肉眼未见有回血的追加肝素注射器再次抽取共用的肝素液,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患者透析完毕拔针后所用的心电图导联夹子止血,有时血未止住流出污染心电图导联夹子,而这心电图导联夹子又将为下一个病人止血,这心电图导联夹子上的血液有可能通过另一个病人的针眼而造成污染。现在所有病人都使用弹力绑带,而且每人两副,专人专用,不准随意借用。

2.7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及预防意识,新病人进入透析治疗时常规监测丙肝的感染情况,老病人每6个月检测1次,同时透析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定期监测,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关于丙肝的发病机制、传播方式、危害、感染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培训,并进行考核。

2.8严格消毒隔离,室内地面用含氯的消毒剂配制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拖地2次/d,擦拭治疗室及所有区域的桌面。对病人的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可造成的医疗环境污染,应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2次/d,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消毒情况。

2.9对患者健康宣教

尿毒症患者因体内促红素分泌不足且经常食欲不佳、进食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加之治疗过程中随着透析器及透析管路丢失一部分血液及经常抽血化验,使贫血进一步加重。建议适当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g/kg,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为主,另外需补充维生素、钙、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减少输血。

3结果

3.1经行透析后对57例HCV阴性患者,全部检测无1例HCV阳性。

3.2HCV感染情况:实施干预护理措施,随访1年后,对57例阴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清HCV感染标志检查,57例1年后无HCV感染。

4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是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经血液和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及日常生活接触。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肾脏病非血液透析患者,并且以乙型和丙型肝炎最多见,感染途径多为医源性。血液透析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体外循环的建立、内瘘穿刺,透析结束后的压迫止血等使通过血行传播的疾病容易在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护士之间发生传播。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患意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管理,将HCV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分区隔离,专人透析,专用透析机,使用一次性透析管道、透析器、穿刺针、压力传感器等;切实处理好带血污物,加强对透析环境、透析机的清洁消毒,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为不同患者做治疗时,必须更换手套及彻底洗手,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对贫血患者尽量采用EPO治疗,减少输血及其他血制品的应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切断肝炎病毒感染途径,降低透析患者HCV的高感染状态。

参考文献

[1]计丹英,崔文英,丁嘉祥,张月,郭王,刘文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63-03与护理预防[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1年,第1期.

[2]张学军,蒙莉.血液透析中心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3月第9卷第8期.

[3]杨慧芳,俞建芬,张娟.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