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例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分析

/ 1

61例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分析

王林王颖颖吴发财

王林王颖颖吴发财(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

【中图分类号】R6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2-0237-02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纤维性变性增生、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障碍,表现出蹲坐姿势异常及特有步态为临床特征、好发于儿童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我院自2001年来收治臀肌挛缩症61例,治疗效果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107髋,男36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11岁,最小者4岁,平均年龄8岁。均有反复接受臀部肌注药物史。

1.2术前应仔细体检,初步评估臀肌挛缩的范围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给予彻底的臀肌挛缩松解。

1.3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据病人年龄及病情决定,采用侧卧位。若双侧臀肌挛缩则双侧同时消毒,术中更换体位。采取大粗隆后上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后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使髂胫束、臀大肌等挛缩组织紧张,以便发现条索状挛缩物,将所有挛缩的臀肌筋膜组织彻底切断、松解。在松解过程中,要不断使髋关节被动屈曲、内收、内旋,检查松解程度。术中松解标准:髋关节内收内旋各约10°位,髋关节由伸直位屈曲到120°以上,髋关节伸直位髋关节内收大于20°,Ober征阴性,无弹响和弹跳。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电凝止血,关闭切口时只缝合皮下浅筋膜及皮肤,局部敷料加压包扎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器。

2结果

治疗效果采用黄耀添[7]评价标准: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优:四项均正常;良:步态正常,并膝不能完全下蹲和/或交腿试验完成稍差,对运动和体力劳动基本无影响;可:轻度外八字步态,并膝下蹲受限和/或交腿试验完成;差,对运动和体力劳动有一定影响。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随访5个月至21个月。优50例,良11例,优良例100%。

3讨论

臀肌挛缩症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否者会出现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严重者继发骨关节及脊柱畸形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臀肌挛缩时,随着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及挛缩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术前体检应初步明确挛缩带的范围,位置及程度,术中给予彻底松解挛缩的纤维组织。如果对臀肌挛缩的范围认识不足,就有可能选择不恰当的手术方法,或手术中对病变部位松解不彻底,松解的程度把握不好,也可导致疗效不佳。手术目的及原则是彻底松解挛缩的纤维组织。手术的方式有多种,松解时将髋关节内收位反复屈曲、伸直、内旋,以便寻找到条索物松解并切除。必要时需要切断臀中、小肌纤维,近止点处切断髋外旋肌纤维,有时必要时切开后关节囊。手术中注意保护坐骨神经。手术松解一切挛缩变性组织,必须在手术台上达到满意的松解效果,而不能寄希望于术后功能锻炼。术中松解标准:在髋关节内收内旋各约10°位,髋关节由伸直位屈曲到120°以上,髋关节伸直位髋关节内收大于20°,Ober征阴性,无弹响和弹跳。为防止术后渗血及形成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刀电凝止血,松解完毕后给予创面压迫止血,常规置负压引流器。闭合切口时,只缝合皮下浅筋膜及皮肤。术后应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粘连复发。术后双膝并拢,膝上予以绷带缠绕,防止外展外旋。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进行双下肢并拢、屈髋、屈膝功能锻炼,1周后下床行并膝下蹲训练、坐位交腿训练、腰背延展训练。综上所述,术前仔细体检评估臀肌挛缩的范围及程度,术中彻底松解挛缩及术后积极的功能锻炼,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主编.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黄耀添,李建文,雷伟,等.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中华骨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