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刘腊梅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后即可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3周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组在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升。

【关键词】脑梗塞;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

本次讨论主要是探讨脑梗塞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康复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100名脑梗塞患者为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7.4岁;脑干梗塞23例,腔隙性脑梗塞51例,基底节脑梗塞19例,大面积脑梗塞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病例诊断中CT或者MRI报告提示脑梗塞,发病时间<24小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待病情稳定后3周再行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24小时内即可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士要在入院后及时与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要拿病房内脑梗塞恢复较好的患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鼓励与其他患者进行疾病交流,相同疾病的患者有其共同的关注点。

1.2.2安全护理

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及时进行跌倒/坠床、压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根据患者评定的分值分类管理。根据风险分类后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

1.2.3康复护理

①良姿位摆放:患者入院后即可进行良姿位摆放(即功能位),根据患者肢体受损情况进行良姿位摆放。瘫痪侧的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下垫软枕,防止关节脱位及保存关节功能状态。②主动与被动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被动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进行,由护士协助操作,进行关节的屈曲、外展、内旋、外旋等操作。③主动运动:早期可指导患者在瘫痪侧肢体进行“假想运动”,然后做协助运动,当患侧肌力达到Ⅱ级时,可由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进行运动训练。④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躯干的核心肌群力量恢复后即可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护士可指导患者身体前后、左右摇摆,最初练习时摆动幅度不能过大。⑤床椅转移:轮椅放置于床旁呈60°夹角,并固定好轮椅。利用床上移动的方式将身体移动到床缘,利用健侧下肢勾住患侧脚踝下方将下肢移至床缘下,再用健侧上肢撑起上半身。用健侧下肢站立与床旁,健侧上肢扶床,健侧下肢呈螺旋状旋转,将身体移向轮椅,调节好坐姿。⑥站立行走训练:当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可进行站立训练。时间先从1分钟开始,直至15分钟左右,也可以采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当患者肌力达到Ⅳ级时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行走时由髋关节带动下肢前行,不能拖动行走,保持重心稍向健侧偏移,防止跌倒及不良姿势的形成。一般不主张患者在未达到坐位平衡的条件下步行,以免过早步行导致膝反张。⑦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食、如厕、修饰、洗澡、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生活能力训练,每次30—40分钟,每天2—3次。

1.3效果评价

采用改良barther指数量表。包括进餐、洗澡、修饰、穿衣、入厕、床椅转移、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平地行走/轮椅使用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完全依赖、某种程度上能参与但需要很大的帮助、能参与大部分活动单仍需帮助、能参与活动但需从旁监督以保证安全、能独立完成整项活动。各项目分数由低到高为0—5分,0—10分,0—15分不等。总分100分,ADL分为5级:完全自理100分,65—95分轻度依赖,45—60中度依赖,25—40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肢体功能采用FMA肢体功能评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测评,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治疗利用x²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后患者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效果比较(n=50)

3.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为脑梗塞患者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负担。现在临床上提倡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升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但是在康复治疗、护理介入的时期选择方面大部分都比较晚,因此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研究表明,康复治疗、护理介入时机越早,越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患者发生脑梗塞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如早期的良姿位摆放、被动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废用综合征。为后期的床上运动、床椅转移、平地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同时,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还能及时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出判断、指导,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选了护理方法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2]于健君.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5(27)308—311

[3]苏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0(9):33

[4]陈世利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方式及试行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8(26):5225-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