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的药物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子宫肌瘤患者的药物治疗

王雪荣

王雪荣(黑龙江省大庆让胡路区人民医院163159)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6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4例无效。结论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内膜癌远处转移,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但是手术治疗才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

【关键词】子宫肌瘤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51-02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某些临床和实验证据,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如子宫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妊娠期肌瘤生长加快;子宫肌瘤常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卵巢功能性肿瘤合并存在;外源性雌激素可诱发肌瘤的发生。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的子宫肌瘤存在染色体异常。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子宫肌瘤是由单克隆平滑肌细胞增殖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由不同克隆细胞形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住院患者中年龄最大的50岁,年龄最小的24岁,患者发病部位子宫体部多见,其次是宫劲。

1.2临床表现

1.2.1月经改变最为常见。大的肌壁间肌瘤使宫腔及内膜面积增大,宫缩不良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致使周期缩短、经量增大、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黏膜下肌瘤常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肌瘤发生坏死、溃疡、感染后,则出现持续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血性排液等。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

1.2.2腹部肿块子宫肌瘤逐渐增大,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位于宫底部的浆膜下肌瘤,可在下腹正中扪及块物。当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

1.2.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大,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突出于阴道内的黏膜下肌瘤易发生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1.2.4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或肾盂肾炎;压迫直肠可致排便困难等。

1.2.5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患者通常无腹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肌瘤红色变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常见,且经期加重。

1.3治疗方法

孕激素受体拮抗药:米非司酮(mifpristone,又称RU486)是作用于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两种活性。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主要与其抗孕激素活性有关。米非司酮不仅可能通过与孕激素相似的结构竞争孕激素受体,同时还可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含量降低导致肌瘤的缩小。Murphy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能影响孕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使孕激素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能是通过阻断孕激素刺激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使子宫肌瘤细胞生长得到抑制。

用法:10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3个月。

不良反应: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病人,可出现抗糖皮质激素效应,部分病人出现轻微的潮热、关节疼痛和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病人均可耐受,停药后即可恢复。未见对肝脏、肾脏、代谢等有严重影响的报道。

2结果

3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药物治疗26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4例无效。

3讨论

宫肌瘤一般很少与异位妊娠混淆。但当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引起急性下腹痛时,应与异位妊娠鉴别。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障碍可引起营养不良,则可发生变性,红色变性是其中之一。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系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发生在妊娠期及产褥期,也可见绝经妇女或其他时期,若发生在妊娠期及产褥期者,症状较非孕期严重。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率在1.9%~25.0%,其中与妊娠有关的占20.3%~34.8%,而孕期肌瘤切除者40%有红色变性。其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很可能是子宫肌瘤的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一般最初变化可能是因血供受阻,引起脂肪变性,切面先呈灰黄色,以后发生出血性梗死,特别在妊娠期血量增加,肌瘤生长迅速,压迫假包膜内的静脉,或其他原因使静脉回流障碍,肌瘤发生淤血,进而水肿与渗血,最后导致壁薄的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及红细胞溶解,此时肌纤维隐约可见,有较多脂肪小球沉积,但细胞核均消失,周围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放疗是辅助治疗中的常用方法,而激素治疗与化疗确实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是控制内膜癌远处转移的有效方法。定期妇科查体,必要时行B型超声检查。育龄妇女出现月经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子宫肌瘤选择治疗方案前应行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膜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志启,王建六,魏丽惠,于海珍;子宫肌瘤红色变性6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年12期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3]王煜,姚嘉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制约因素的实验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3):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