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尽情飞翔——浅谈“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让学生的思维尽情飞翔——浅谈“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刘卫红

(湖南省沅陵县溪子口小学,419600)

摘要: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让学生的思维尽情飞扬。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索;创新

一、和谐氛围---动态生成的“摇篮”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感到宽松、坦然、自由、愉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一起分享的朋友,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身体是自由的,思维是灵动的,心情是快乐的,他们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人格获得尊重,人性获得自由,使每一节课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我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通过让学生旋转两个硬纸条并形成了不同大小的角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推导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这一结论。然后发生的一幕出人意料。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大小的角,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突然,邻座两个学生把脚放在一起比画起来。

师:你们在做什么?

生:老师不是让我们比“脚”的大小吗?

生:我是把脚后跟先对齐,再比脚趾谁长,长的就脚大。

师:但是我们比的是这个“角”的大小呀?

生;我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比较呀,我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和一条边重合,再看哪个角的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这个角就大。

师:这种方法很有创意,我们一起翻开书本来看一看书上是怎样比较的。

以上案例,由于学生捣乱的行为,造成了教学中的“不和谐音”。我并没过多地责怪,而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别具匠心地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我幽默的话语和动作,使课堂里飘荡起春风,充盈着欢笑,消除了学生由于自己的错误而造成的拘束和紧张,拉近了师生关系。恼人的“事故”变成了动人的“故事”,也成就了一笔意外的教学资源。

二、体验生活----动态生成的“源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重新回归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统计”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上周我们大家统计了一天每个家庭丢弃的方便袋的个数。现在报一下数。

生:我们家一天丢弃3-4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弃2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弃4-5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弃5--6个

生:我们家一天丢弃3--4个

师:现在取最小的数,统计一下一天丢弃2个,丢弃3个,丢弃4个,丢弃5个,丢弃6个方便袋的家庭数字。(师统计)

师:好,丢弃2个的是11个家庭;丢弃3个的是14个家庭;丢弃4个的是8个家庭;丢弃5个的是13个家庭,丢弃6个的是6个家庭;谁能说一下,按照一天丢弃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丢弃的数量?全班所有家庭一个月内丢弃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全班所有家庭丢弃方便袋的个数?一年丢弃的个数?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到现在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生:我觉得保护环境应该从现在做起,我回家跟妈妈讲,每个家庭一天丢弃方便袋的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尽量不使用方便袋。

生:我想到应该把废弃的方便袋利用起来,变废为宝。我连宣传标语都想好了——方便袋,别乱扔,污染环境坏处大。

生:我也想到一条——方便袋,利用好,变废为宝不得了!(全班学生大笑)

师:这两条标语大家说好不好?

生合:好!

师:大家现在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该怎么做了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就是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丢弃方便袋的个数,来估计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内丢弃方便袋的数量,在统计过程中,学生出人意料地设计出两条环保对联,从而引导了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

三、关注经验----动态生成的“粮仓”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正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充分暴露学生原有的经验,找准学习起点,让孩子的感性经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成为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为后面真实有效的展开学习过程打开了局面,真正演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数学活动课上,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头18只,脚60只,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

师:兔有4只脚,为什么鸡有两只脚?这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经过思考,找到了理由:“不是不公平,鸡还有两只翅膀呢!”

师:如果翅膀也算脚,总共有多少只脚呢?

生:18×4=72,72只脚。

师:但题中翅膀不算脚,只有60只脚,有多少只翅膀呢?

生:72-60=12只,12只翅膀!

于是学生兴奋地喊出来:“6只鸡!”

本来课的教学是假设这18只全是兔或全是鸡,思路虽巧妙,但学生却不易理解:明明有鸡有兔,为什么假设只有一种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出学生头脑中“鸡有两只翅膀”这一生活经验,并且借助这一生活经验化难为易,解决了问题。因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

“因为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在此我们并不是说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可捉摸,无法控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充分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实现超越预定目标的理想。这也体现了弗赖登塔尔的“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哪怕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再创造!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尽情的飞扬。

参考文献

[1]张洁.动态生成展现数学课堂活力[J].华夏教师,2018(13):29.

[2]丁芹.促进动态生成打造活力数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8(08):62-63.

[3]张改艳.浅谈如何促成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N].发展导报,2017-10-2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