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法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小角法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分析

王洪波1邹浜2

1.广东维正科技有限公司广州161006;2.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针对当前小角法精度分析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与坐标法进行精度比较,发现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高于坐标法,因此该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

关键词:小角法;坐标正算;坐标增量;水平位移监测

0引言

全站仪小角法是一种简单的位移变化测量方法,在工程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测站误差与照准误差分析[1]、悬高测量[2]、平面位置变化监测等。小角法测量具有操作简单、计算简洁的优点,因而在平面位移变形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据已有文献记载,目前对小角法监测精度分析认识并不充分,尤其是对小角法的适用条件与的精度指标研究,缺少理论分析与实验检验。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小角法测点精度,并运用南方NTS-382R6全站仪,在变形监测中进行小角测点精度实验,结果证明小角水平位移监测法精度高于坐标法精度,是一种简洁快速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1全站仪小角法测量原理

小角测量法实质是一种近似计算平面位移的方法,通过观测角度增量,利用测站到监测点的距离,近似计算水平位移变化量。在图1中,O为测站,N为后视点,A、B、C为监测点,由于变形体位移和误差的存在,后期观测方向A1、B1、C1与前期观测方向A、B、C存在微小角度差α、β、κ,由于α、β、κ足够小,后期相对位移增量AA1、BB1、CC1可视为分别在以O为圆心,以α、β、κ为圆心角的小圆弧,因此弦(位移量)AA1、BB1、CC1可以用弧AA1⌒、BB1⌒、CC1⌒代替,并且近似认为OA≈OA1、OB≈OB1、OC≈OC1,最终按(1)式计算AA1、BB1、CC1。

图1小角法原理

(1)

2小角法理论精度

因此(3)式小于(4)式,即便不考虑已知点误差,小角法精度仍比坐标法精度高。由此可见,利用全站仪测定监测点位移,其计算误差包含控制点点位误差和全站仪测角、测距误差,而小角法计算位移不包含控制点误差,其精度明显优于坐标法。

3实验与分析

3.1实验项目

监测工程为某发电厂水平位移变形监测项目,本实验对加氯间、循环水泵房进行了水平位移监测,共有5个工作基点和30个监测点,工作基点以DG加序号命名,监测点以GL或D加序号命名。工作基点DG1、DG2、DG3、DG4、DG5以E级网标准施测了8次,旨在求取点位误差。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坐标法与小角法,对变形监测点GL03、GL04和D19-D26的平面位置进行了5期观测。观测仪器采用的是南方NTS-382R6型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每次施测前后均进行了仪器检校,确保观测成果准确无误。

3.2精度分析

3.2.1数据获取

根据全站仪小角测量,自2015年2月-2015年10月对监测点进行了5期观测,第二、三、四、五期观测距离S和小角α相对前期的变化如表1所示,其中测站、后视方向均与第一期相同,小角是通过对相邻两期后视方向夹角作差获取的。

表1第二至五期观测距离与小角值

3.2.2精度比较

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分析时运用(3)式,顾及与传统坐标法进行比对,将(3)式计算的误差与(4)式计算的误差进行比较,得出二者平面位移监测精度的优劣。

为了求取(4)式中已知点平面精度、,根据工作基点的8次观测成果,采用改正数计算方法计算出=4mm,=3mm,边长误差由表1所示的平均观测距离与全站仪测距精度(2mm+2ppm)确定,其精度如表2第三列所示,由于测角精度为2″,因此=2″。利用表1中的α,利用(3)式计算第二期相对于第一期小角法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其中误差如表2第四列所示,运用(4)式计算坐标法第二期相对于第一期平面位移监测精度,中误差如表2第五列所示。

表2小角法与坐标法精度对比

由表2分析可知,影响小角法精度主要因素是边长,而影响坐标法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已知点精度,边长次之。分析表2可知,小角法平面位移监测精度优于坐标法。

4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小角法位移监测精度,结果发现小角法水平位移监测精度高于传统坐标法,实验上也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小角法不失为一种平面位移监测快速有效方法。同时,全站仪小角法对仪器要求门槛低,监测中可用同精度经纬仪代替全站仪。

参考文献

[1]李井永.建筑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59-60.

[2]丁林磊,庞文,万冠军.小角法精确悬高测量方法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13,38(6):42-44.

[3]李巍,赵亮,张占伟等.常用全站仪放样方法及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12,(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