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 3

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走向

施丽红陈昊

施丽红陈昊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工程伦理学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工程伦理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基于研究现状,探究未来研究走向,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应促进工程伦理学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匹配,提高工程伦理学的现实应用价值;在研究功能取向上,应加强系统性、深入性的符合国情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应从现实问题出发,探讨现实应用的价值性;在研究方法上,应强调多元化方法的应用;在研究影响力上,应提高研究的科学准确性,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工程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研究学科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起,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兴起。经历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工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逐渐步入建制化阶段。我国的工程伦理学在80年代开始起步,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自身开始崛起,有了长足的发展,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并对工程伦理学未来的走向做出一定的展望。

一、研究结果与现状的分析

为了把握工程伦理学研究的概况,本文以“工程伦理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伦理学中,对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综合分析选取其中120篇文献作为样本。采用定量的方法,从研究主题、研究功能取向、研究方法、研究影响等维度进行归类分析,以整体的把握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势。

(一)主题分布

1、研究主题

新时期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主题有“工程伦理学的发展”、“工程伦理学学科建设”、“工程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工程伦理学实践应用”等。其中,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工程伦理学的确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目前工程伦理学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学科范式,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成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一门工程基础课。因此,迄今为止,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核心目标,主要还是培养工程师们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即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2]。中国已经加入了一些世界性的工程组织,这些工程组织的章程中都有工程伦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因此,中国学者对美国工程伦理学相关文献的关注和研究也相对较早,并且陆续引进了一些新的工程伦理学教材[3]。很多是基于国外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框架和发展趋势,借鉴和依据国外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具体策略。基于此,有的学者在工程师职业伦理框架内对科技和工程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利益冲突与价值选择,在工程决策中的价值选择和工程实施中的道德约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在借鉴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以责任问题为主线的工程伦理学体系[4],有的学者从工程哲学出发,将工程伦理学作为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提出了工程伦理学在“工程伦理主体”的扩展、“工程决策的伦理层面”的加强、“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以及“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等方面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5],有的学者对工程哲学进行了具体研究,其中将工程哲学具体划分为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和决策者的工程哲学,这对工程伦理学研究视野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6]。总体说来,分别是对工程伦理学一般问题的研究、技术和工程的伦理问题的研究、应用伦理学的研究。

工程伦理学在研究上也是非常注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22.50%的研究在探讨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建设。这些研究反思了工程伦理学学科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问题,探讨了工程伦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如: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及主要作用[7]、对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8]、研究现状评述[9]、工程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0]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对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11]路径选择[12]等方面也作了深入分析;对工程伦理学存在的问题[13]、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14]、建设的当务之急[15]、社会技术系统论视角下[16]作了分析。这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程伦理学的“自我意识”得以加强,科学发展自主性得以彰显,工程伦理学从自发建设走向自觉建设。对于工程伦理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者普遍意识到我国工程伦理学要遵循科学化、本体化、中国化的方向,同时要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性等基本特性,在扩大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研究。

工程伦理学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统计表明,有16篇文献将工程伦理学置于不同视域来考察。有的从工程学视角、社会技术系统论视角、伦理学等学科视域来探讨对工程伦理学的影响及启示;有的从可持续发展、社会视野、工程师责任意识等不同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工程伦理学的发展。整体来看,研究者具有较强的文化反思意识,但文化反思的力度显弱,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这是工程伦理学研究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2、研究薄弱的方面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重视工程伦理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研究者也加强了对各种工程伦理学流派和思想的研究,但是研究的数量相对偏少,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对我国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有关工程伦理学思想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与粗浅,持续关注度不高,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还不足,实践影效果和影响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当前及今后尤其是我国工程伦理学流派的国际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还需要加强此主题的研究。

(二)研究功能取向

在我国工程伦理学走向独立和创新的新时期,研究功能取向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本土化与民族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分别从“国外借鉴”与“国内构建”两个维度入手分析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功能取向。

1、“国外借鉴”取向

根据样本文献,20.59%的研究从介绍国外工程伦理学的发展情况切入,其中有8.83%的研究解析国外历史上的教学思想,有11.76%的研究介绍国外当今的工程伦理学理论。这说明近几年研究者比较关注国外工程伦理学发展动态,注重对涌现出的新思想、新理论进行借鉴。但也显露出既有研究在借鉴国外理论时,更多的是对这些理论进行解读,而较少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作批判性审视。

2、“国内构建”取向

文献分析发现,有5.88%的文献回顾总结了我国工程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有15.65%的文献对我国的工程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作了趋势展望,有12.71%的文献讨论了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建设,有3.82%的文献对近期出版的著作进行了评述。这说明研究者在系统的反思我国工程伦理学的发展,通过回顾过往、召开专题会议、撰写著作等对工程伦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度思考,描绘我国工程伦理学发展的蓝图。数据表明,有40.59%的文献直接探讨国内工程伦理学发展问题,有21.35%的文献尝试对工程伦理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与重新构建的思路。这说明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已经由注重“借鉴移植性研究”转向“本土构建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

统计表明,工程伦理学研究以思辨研究为主,占文献总量的61.77%,完全借助文献材料开展研究的占文献总量的26.47%,而采用案例法等实证性研究方法的仅占文献总量的11.76%。

综观既有研究,工程伦理学研究在方法上突显出三大问题:一是研究方法思辨倾向突出,思辨的抽象性与科学性还有待提高。目前的问题在于要提高思辨的抽象性、概括性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突破既有研究简单性、思辨重复性、创新性思辨较少的不足。二是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多元研究方法。三是研究方法规范意识不强,无论是思辨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存在方法运用不够规范的问题。

二、研究走向探寻

(一)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应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匹配,提高工程伦理学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

我国的工程伦理学学科建设正由自发式的探究逐步向主动式的研究发展,但其建设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程伦理学在保持学科自身独立性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用不同的范式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得出解决和应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问题的对策,这不仅是解决工程伦理学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工程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工程伦理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指导并服务于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去,为工程建设提供怎样的理论基础,如何增强工程伦理学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以后工程伦理学研究需要探讨的命题。

(二)在研究功能取向上,应加强系统性、深入性的符合国情的研究

我国的工程伦理学是要解决我国的工程伦理道德等方面问题的,因而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继承和发展中外一切优秀的工程伦理学思想和理论,对我国的现实工程伦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已经由过分注重“借鉴性研究”转向“本土构建性”研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工程伦理学的一些理论及研究方法都可以吸收借鉴,我们所借鉴的国外工程伦理学思想,一般是经过国外工程实践的检验,对工程伦理道德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为现代工程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思维逻辑空间和方法论空间,这无疑对我国建立工程伦理学体系和构建学科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吸收借鉴国外成果发展自身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不能完全照搬,在以后的工程伦理学研究中,应注重和加强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和理论的提升,以解决系统性、深入性研究的问题。

(三)在研究主体上,应加强研究主体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工程伦理学研究相对稳固的学术共同体

一般说来,从事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研究主体间的合作度较低,尤其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高水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度不够,研究主体间的合作度低,不同学科背景研究者之间缺乏合作与相对稳固的学术共同体,不利于工程伦理学的发展,也是制约我国形成工程伦理学流派或有影响力的工程伦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在研究方法上,应着重加强多元性,注重方法论的研究

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学科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形成以思辨的方法为主,而相对于量化、实证性等研究方法则相对较少。从方法角度分析,由于过分强调演绎思辨,导致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微观问题很难成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焦点,以至于研究范式的固化和单一、研究质量的不高。基于研究功能取向上的转换,工程伦理学在以后的研究中必须在方法上要有所变革。因此,关于多元化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研究,是以后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五)在研究影响力上,应提高研究的科学准确性,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从文献的总量与登载的期刊以及相关文献被引用的情况来看,研究缺乏较高的影响度,被广大研究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很少。由于我国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较低,很难创建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程伦理学体系与流派,以致我国工程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而,提高研究的科学准确性,扩大学术影响力,也是工程伦理学研究需要突破的一个难题。

注:

[1]李世新.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

[2]MartinMW,SchinzingerR.Ethicsinengineering[M].NewYork:TheMeGraw:HillCompanies.2005.

[3]哈里斯CE,普里查德Ms,雷宾斯MJ著,丛杭青,沈琪,陈书焕等译.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凡,唐丽.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

[5]李伯聪.工程伦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为“实践伦理学”正名[J].哲学研究,2006,(4):95-100.

[6]吴畏,廖加林.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3):42-46.

[7]韩东屏.工程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及主要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4.

[8]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6-81.

[9]汤剑波.崛起与构建——国内工程伦理学研究现状评述[J].道德与文明,2007,(5):76-79.

[10]任丑.工程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道德与文明,2010,(6):109-113.

[11]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51-54.

[12]张恒力,胡新和.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46-50.

[13]李伯聪.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几个问题——三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伦理学研究,2006,(6):24-30.

[14]李娜.工程伦理学在当今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04,118.

[15]李世新.正面建设是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的当务之急[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632-635.

[16]石道明.社会技术系统论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