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对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3

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对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疗效分析

陈进业1,2王东琦1(通信作者)

陈进业1,2王东琦1(通信作者)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710061)

(2安康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对于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的心率、低血压、休克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冠脉复杂病变患者80例,先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植入,再进行PCI术治疗,再随机分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之后,血栓形成情况等施药后临床反应以及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复发、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死亡等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施药后的临床反应方面,进行血栓评分比较,观察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2±0.4,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血栓评分为0.1±0.1,对照组PCI术后血栓评分为2.0±0.5,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血栓评分为0.5±0.2。在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调差方面,观察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有1例,无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绞痛、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率失常及心绞痛、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衰、死亡分别有6例、3例、3例、1例。结论:在行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栓形成,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替罗非班;主动脉球囊反搏;PCI术;冠脉复杂病变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4-0029-03

CurativeeffectanalysisonthecomplexcoronaryarterylesionspatientsafterthePCIsurgerytirofibanHydrochlorideand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ChenJinye.Xi'anjiaoto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cardiovascularinternalmedicine,710061,China;WangDongqi(communication).AnkangmunicipalitycenterHospitalcardiovascularinternalmedicineward2,7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curativeeffectonthecomplexcoronaryarterylesionspatientsafterthePCIsurgerytirofibanHydrochlorideand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MethodsChoose80patientswithcomplexcoronaryarterylesionsinpatients,toPCI,thenrespectivelyforclasshadjoint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withpure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interventionaltreatment.Afterobservingtwogroupsofpatientswithdifferentinterventionmethods,thrombosisafterapplyingpesticidesuchasclinicalresponseandrecurrenceofanginapectoris,heartfailure,myocardialinfarction,acuteorsubacutestentthrombosis,deathandothercomplications.ResultsIntheaspectofclinicalresponseafterapplyingpesticide,thrombusscorecomparison,observationgroupofPCIpostoperativethrombosisscorewas2.2±0.4,useforclassafter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thrombosishadscorewas0.1±0.1,thecontrolPCIpostoperativethrombosisscorewas2.0±0.5,for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treatment,bloodclotsscorewas0.5±0.2.Intheconditionscontrolledcardiovasculareventsafterdischarge,observegrouparrhythmiaand1caseofanginapectoris,hypoglycemiaandshock,myocardialinfarctionandanginapectoris,death.Controlarrhythmia,anginapectoris,hypoglycemiaandshock,myocardialinfarctionandheartfailure,therewere6casesdied,3cases,3cases,1case.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PCIpostoperativecomplexcoronaryarterylesionsintheprocessofusingforclasshadjoint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interventionaltherapycaneffectivelyimprove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reducethrombosis,greatlyreduce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andreducemortalityrate,inacertainextent,easethepainofthepatients.

【Keywords】TirofibanHydrochloride;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PCIsurgery;Complexcoronaryarterylesions

冠心病是如今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病,也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临床上,冠脉复杂病变还是一种高危症,具有极高的反复性和难以治愈性。其诱发的心肌梗死、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即使出院之后,仍有可能出现病情反复,例如心绞痛、心衰等再次复发,甚至可能引起毫无预兆的突然性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冠脉复杂病变的发病机制很多[1-2]。临床上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导致血栓的形成。治疗冠脉复杂病变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PCI术介入治疗是通过心外膜血管介入治疗的,但是该治疗方法极容易引起坏死的脂质和炎性因子的剥落及粥样硬化斑块等多种并发症,还可能影响心肌水平灌注和冠脉血流,导致血栓的形成,引起冠脉微血流甚至无复流,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因此,本次实验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对行PCI术后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探讨其对缓解冠脉复杂病变患者的病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我院首先将此次研究方案报送医疗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均签署自愿书,保证此次研究是所有参与者真实意愿的表现。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脉复杂病变患者80例,对其均先施行PCI术,然后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均40例。随机标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冠脉照影检测,两组患者均可断定为冠脉复杂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及左主干病变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如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

1.2方法

首先,两组患者均先进行术前相关性检查,包括生化、血常规、乙肝、凝血功能及HIV检测等。在确定无术前相关禁忌症之后,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单纯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

在观察组,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为Datascope98型,球囊体积一般为30到40ml,7F双腔经皮主动脉球囊导管,根据患者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反搏球囊类型(身高低于165cm的采用30ml的反搏球囊,身高高于或等于165cm的选择40ml的反搏球囊),首先由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按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操作方法准确地将7F双腔经皮主动脉导管穿入左侧股动脉中,然后插入气囊导管,调节适当的充气、放气时间。(3d后摘除主动脉球囊导管)之后采取PCI术治疗。最后,按照常规方式施以替罗非班治疗。患者PCI术完成之后,采用有刻度的输液器静脉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欣纬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生产企业: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5ug/kg,在3min内静脉推注完成,起始输注量完成之后再以0.15u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根据患者体重及其他因素,调整持续滴注时间,最多滴注72h,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减为50%。

而在对照组,按照上述操作对患者进行治疗,但不接受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患者均严格采用相同的治疗冠心病的标准化治疗和护理方式。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采用影像组织学检查,依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多普勒血管超声CTMRIECT及电阻抗体积描记法等,并辅以血液学检查,根据血栓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留意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关项目科学进行血栓诊断与检查。观察记录血栓的形成情况,并进行血栓评分。0分,无血栓;1分,血栓可能;2分,血栓长度小于等于50%血管直径;2分,血栓长度为50%至100%血管直径;3分,血栓长度100%至200%血管直径;4分,血栓长度大于200%血管直径[5]。

制作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情况调查表,跟踪记录患者术后六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及心衰;新发心梗(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单独治疗或替罗非班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治疗之后新出现血清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均高于正常范围,同时还伴有新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反应或大于20min的缺血性胸痛);因心脏原因而导致的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各组患者的心血管时间的发生情况以百分数表示,采用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栓评分比较

在两组患者100%顺利完成PCI术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在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完成单纯主动脉球囊反搏介入治疗与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介入治疗后,由同一组医生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并将两组数据汇总评分。具体评分如下表所示。

表2两组患者血栓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制作冠脉复杂病变患者出院后病情追踪调查表,从两组患者出院之后,密切追踪六个月内患者病情发展变化,认真记录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具体比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注:P<0.05

3.结论

替罗非班是高选择性的、短效的一种非肽类络氨酸衍生物。自引入冠脉复杂病变的临床治疗以后,替罗非班一直作为国内唯一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的抑制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达到控制血小板的粘附、活化、集聚作用,其中替罗非班对上述集聚过程的反应最快,且效果最好。同时,替罗非班对于阻断血栓形成的最后通道,改善病变血栓远端的继发栓率以及帮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细胞水平再次灌入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各种副作用的发生[6-7]。

近年来,随着对主动脉球囊反搏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对于治疗冠脉复杂病变的治疗效果。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给予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一方面降低左室后负压和心室壁张力,另一方面提高冠状动脉舒张压和冠脉内血流流量,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另外它还能促进血管顺畅,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据国外许多相关研究表明,预防性的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还可达到预防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消化道流血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8-10]。

本次研究通过分别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单纯治疗与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PCI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在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前后血栓评分有明显差异,从2.2±0.4到0.1±0.1,治疗效果明显。对照组在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前后也有明显降低,从2.0±0.5到0.5±0.2,也取得明显效果,但把二者进行比较,不难看出,观察组在血栓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在降低血栓形成方面,虽然替罗非班和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抑制血栓形成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单纯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与联合治疗相比,其降低血栓形成的效果远不如后者。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明显。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虽然都只是少部分人发生心血管事件,但相对于对照组有6例心率不齐及心绞痛、3例低血糖及休克、3例心肌梗塞及心衰、1例死亡,观察组只有1例心率不齐及心绞痛,无低血糖及休克、心肌梗塞及心衰、死亡。实验说明,虽然这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都有明显效果,但相对于单纯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联合治疗方法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和主动脉球囊反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栓形成,减轻PCI术后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二者还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而将二者联合起来治疗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优势互补,二者共同发挥疗效,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将二者联合起来用于治疗PCI术后冠脉复杂病变。

【参考文献】

[1]薛涛,赵丽华.STEMI患者早期静脉及直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39(31):76-78.

[2]冯新星,薛强,张伟华,杨栋,宋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4,21(3):925-927.

[3]韩雅玲.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2,11(3):169-180.

[4]张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辅助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26(21):87-89.

[5]刘胜全,宋炳慧,李艳红,黎辉.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前降支近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11(6):327-330.

[6]郭焕伟,常美,王志梅.主动脉球囊内反搏对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8):41-42+45.

[7]曹美英,吴小武.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3,22(5):145-147.

[8]刘伊娜,朱健华,吴翔,魏美芳.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6):505-508+512.

[9]李文,张鸿举,王相智,梁毅,丁少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近期疗效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9(3):189-192.

[10]石爱平.替罗非班在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10(9):1526-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