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两相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湖光秋月两相和

梁伟媚

梁伟媚(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平安中心小学广东惠州516146)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一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素养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曾经的教育中,我们时常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当下,伴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开展,我在德育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的融入,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42-01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发现,曾经的那些年,我们一贯倡导素质教育,虽然也一直很重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和提倡程度远远不如智育,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德育教学其实要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加重要,德育决定了一个素养和价值观,德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为学生全面构建素养框架。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对于德育教学时常会觉得力不从心。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我时常感觉到如今的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一种“快餐式”的环境之中,他们的生活学习都在追求着快捷、快速,对于自身其他方面的追求不到位。基于此,我运用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力求实现湖光秋月两相和。

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个人就不可能具备集体主义观念,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自身身处的环境和集体,没有太多的概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结合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的观念,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曾记否,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听他讲革命时期的故事,他绘声绘色描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情景,曾记否,我们唱着《歌唱二小放牛郎》,对王二小产生敬畏和佩服之情,曾记否,《小兵张嘎》的电影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童年时期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朱德的故事,1928年,朱德同志带着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井岗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大家看了心疼把他扁担藏起来,朱德同志后来又找来一根扁担,上面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这是我一次在班会课上和学生分享的,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这些革命故事之后,会对爱国主义的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现代社会节奏较快,学生基本都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很难具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其实人也一样如此,如果一个人始终生活中一种安逸的环境,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很可能丧失昂扬的斗志,到了如今,我们虽然已经告别了艰苦的岁月,但是学生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忘过去艰苦的岁月,并且形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以我结合传统文化,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昂扬的斗志。比如我在教学中结合《游子吟》这首诗,告诉学生们古人都是在灯下苦读,母亲缝补衣服,这种艰难的岁月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书生考上进士,看到了很多灯下苦读说吟诵出来的有名诗篇。

三、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

我们时常会想起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一直以来,儒家传统思想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不少动力,古人在学堂学习时都会熟读四书五经,如今虽然课程设置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本,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也和我们的教学理念始终一致,在我的德育教学中,我讲以德为本的儒家思想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儒家传统思想中,我时常引用论语中的一些故事来激励学生,比如论语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将朋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进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友善对待身边的人,对于身边的人也要做到真诚。我们时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生中非常可贵的财富。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塑形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为学生注入活力,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我在教学中将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德育教学的实践中来,我最为深刻的认识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传统的优秀文化,并且作为当代小学生,在他们的德育学习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许传统优秀文化就是一颗种子,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一生去理解、认识、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如此,作为教师也是值得欣慰甚至是骄傲的,因为我明白,这一颗种子迟早会发芽,甚至开出芳香的花、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邱世兵.以文育德:一种少数民族德育的心理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2]赵梦影.论小学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隐性教育[J].教育论坛,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