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点麻醉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三把点麻醉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分析

蒋伟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无锡214187)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点,观察组采取三靶点,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点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关键词】不同阻滞方法;超声引导;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094-02

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用于上肢手术治疗中常见的麻醉方式,由于该麻醉能够对患者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均起到理想的干预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与临床手术治疗中[1]。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完善,通过超声引导实施神经阻滞逐渐成为当前常见麻醉手段。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阻滞方式对该麻醉方式效果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分析不同阻滞方法对麻醉效果影响,以下是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8月我院80例紧密型超声形态表现需行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有患者选择相同浓度,相同剂量的局麻药,根据不同的阻滞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24~56岁,平均(34.6±5.2)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2~57岁,平均(34.4±5.3)岁。

将上述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带入统计学中处理,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选择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飞利浦超声高频线阵探头定位,将2%盐酸利多卡因(15ml)与0.7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ml)混合后阻滞麻醉[2]。其中对照组阻滞方法为:采取臂丛神经包膜内注射(单靶点),观察组阻滞方法为:采取臂丛神经包膜内的上方,外侧方,以及锁骨下动脉与第一肋骨外侧夹角处(三靶点)[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5min、10min、15min、20min、30min)各个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阻滞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情况

观察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传统臂丛神经阻滞中,由于受到神经解剖结构、患者个人因素以及麻醉医师麻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对患者麻醉效果造成较大的干扰,因此采取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显得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为患者手术麻醉提供有效方式。但是不同的阻滞方法对于麻醉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影响[4]。

臂丛神经主要包括C5~C8、T1神经前支大部分,而且解剖特点显示臂丛神经主要分布在锁骨中点处,根据800多例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影像大样本调查分析得出臂丝神经与锁骨下动脉关系分为紧密型与分散型两类,通过超声引导能够准确有效的进行定位。有研究调查表明,单靶点阻滞麻醉能够对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均起到阻滞作用,而且能够缩短麻醉操作时间,但是其阻滞区域相对狭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晚。而三靶点阻滞麻醉则有效避免单靶点阻滞缺点,能够通过提供更加广泛阻滞区间,可以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对于锁骨下动脉与第一肋的夹角处也能起到阻滞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5min、10min,观察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阻滞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阻滞方式均可以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而且各有其优势。

但是综合而言,三靶点阻滞的优势更加明显,能够扩大阻滞范围,提高阻滞效果,尤其是尺侧阻滞效果,建议临床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6):855-857.

[2]万伟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133-134.

[3]金理照,黄美华.B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18,53(12):1374-1376.

[4]罗利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关节脱位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36-37.

[5]王维明,郑春涛.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J].贵州医药,2018,42(6):7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