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促进初中文言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多角度促进初中文言教学

叶贵林

叶贵林(四川省兴文县中棉学校四川兴文6444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0-064-01

初中文言文在课文篇目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兴趣,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师重要的责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重视翻译和语法的讲解。老师上课满堂灌,试图把一个个知识点硬填进学生的脑海,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内涵丰富、有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因此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侧重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加强诵读,夯实基础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怀。在经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读书的方法之后,笔者往往会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因为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而放声自由朗读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自然感受文言之美。通过这几轮诵读,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为随后知识了解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二、开展活动,提高兴趣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和求成的心理,从而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三、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下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动手查找资料,这都是很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了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