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教——高中班级管理中“差异化”与“人性化”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因人施教——高中班级管理中“差异化”与“人性化”的融合

李皓

李皓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高中生由于进入了青春期,各自的性格特征差异会十分明显,甚至部分性格刚烈的学生为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由此,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提升自己,学习和创新新的管理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将“差异化”“人性化”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差异化;人性化

在我国,高中生和高中班主任的相处关系一直是教育行业的一道难题。由于高中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多学生不听教导,甚至还会影响同学和老师,带来一系列不好的问题,而高中班主任不仅要承担学科上的教学任务,还要关注班级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针对他们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家庭背景,学习行为等多方面展开调查,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三观。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还尚不完善,正处于发展和改革的阶段,应试教育的形成直接影响了我国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高中教师的教学目标,高中生需要为了高考而努力学习,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高中班主任则一方面要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高中生们在这个年龄拥有强烈的性格特征,叛逆性也较大,在各种活动中可能会有不好的行为,带来负面影响,这对高中生的影响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所以,高中班主任肩负的任务非常重,为了保证学生能更好更健康成长,我国高中教师应当首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还有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再去承担学生们的学科教育。高中班主任应当以过往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并且不断创新,实现“差异化”与“人性化”的融合,促进高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当前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

在当前我国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们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考得一个圆满的分数,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所以他们面临的考试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而学校也因为应试教育的形成,逐渐将培养学生为根本的原则抛之脑后,开始将重点放在了教学中;由此,高中生们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生活状况等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教师们在学校的管理方式下,也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在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和综合水平方面,都是通过反复的阐述来告知学生人生道理的,由于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少有能听进老师的话的,更多的学生甚至感到了厌烦与乏味,最终造成学生们对老师置之不理的态度。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式上也需要改进。通常,高中班主任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管理学生,教学的重点不在学生上,而是以成绩为主导的,只有很少情况下才会考虑到一些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状态。这与新课标标准要求的管理理念是截然不符的,倘若不实行以学生为根本的管理理念,就无法关注到学生在此阶段真正的需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合理的发挥,班级内部也会造成一定的混乱,最终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管理[1]。

(二)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做到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我国当前应试教育中,想要被大学录取的唯一参考标准就是高考,在这样的背景中,高中班主任会十分重视高考成绩,从而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态度与表现都是以学生的平时成绩来决定的,由此学生的其他方面状况得不到适当的关注,这不符合新时代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应当随着时代被淘汰,教师应当多多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新时代要求我国高中培养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若是只以平时成绩作为评定标准,那就会打击成绩稍差的学生们的信息,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甚至可能会使他们自暴自弃,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此,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作出相应的评价,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寻找学生的缺点,适当引导,以帮助学生改正。同时,在为高中生作出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当用多项指标去评定学生,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体育与艺术特长等等,以这种多元化的评定标准去评定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这种差异化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自信心大幅度提高,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并且协助他们加以改正[2]。

二、“差异化”与“人性化”融合的创新策略

(一)关注高中生心理状态,培养综合素质

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区间为15到19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处于成长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处于从少年转变为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通常都会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心理变化也十分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应当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若是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同时,班主任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也应适当作出调整,在把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能一味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把一定精力分散给注重学生的整体个性发展,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把培养学生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前面。高中班主任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展开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沟通,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与学生更好的沟通,成为亦师亦友和和谐关系。高中班主任还应当采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三观,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价值,引出学生对未来的思考。高中教师不仅在课内要尽职尽责,在课外的时候也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释放长久以来在压力颇大的学习生活中积攒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获得愉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3]。

(三)加强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的交流

我国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绝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到了网络,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生活获取想要的信息,但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尚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也缺乏社会经验,在资源储存量庞大的网络平台上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迷惑视线,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当引导高中生们对于网络的正确认知,明白网络的益处和坏处,并且指导高中生们如何才能在网络平台上浏览健康有益的信息,尽可能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4]。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优势,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平台,以此获得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方式使得一些平常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勇敢与班主任直接交流,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做到“差异化”与“人性化”的融合[5]。

(四)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差异化

高中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却不能完全以个人主观意识来管理班级,否则就会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交流障碍。由此,班主任可以进行权限分层,将各级权限合理分散到班级中,建立以班长为主导的班委群体,实现分级管理。班委会与班长的选拔应当民主,通过投票来决定,这样选拔出来的班委就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也会有较强的说法力,有利于他们与学生的沟通,这样,高中班主任通常情况下只要与班委交流,就能对班级学生的状况有真实性的认知。班主任在分散权限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班委的指导工作,监督班委认真落实各自的责任,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班主任还可以每个学期都选举一次班委,让学生们在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使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管理能力,这样有利于班级的团结统一,增进学生们彼此的关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更容易展开[6]。

另外,在学习成绩方面,高中班主任可以适当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的优势成绩和劣势成绩,然后将学生分层,针对不同阶层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当多花心思,集中精力,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培养他们的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在成绩和综合素质上都获得不断的提高[7]。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付出较大的精力,班主任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管理方式去提高班级质量,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三观,还能拥有较好的成绩,由此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符合当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渐有.论小学班级管理应实施"因人而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3):192.

[2]何亿.试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创新时代,2015(6):85-87.

[3]罗云芬.浅谈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8):118-118,119.[4]郭延成.以鼓励与信任指引航标——基于对班级管理的个案分析[J].才智,2017(9):52,54.

[5]伍火明.角色型班级构建的几点思考[J].求知导刊,2018(10):30-30.

[6]张瑞.小学班级管理应注重因人而异[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5):96-97.

[7]杨丽红.初中班主任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J].江西教育,201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