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的临床应用

何成煜姚淑琴

何成煜姚淑琴(新疆农二师焉耆医院康复科8411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80-02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体针、头针、电针等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进行Fugl-Meyer(FMA)评定,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FMA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FMA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瘫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针灸早期介入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其存活的患者中,约有3/4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障碍[1]。近代医学发展迅速,极大的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但如何降低其致残率或减轻其伤残程度仍是临床研究重点。笔者以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60例,临床效果颇佳,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59±7.6)岁;缺血性脑卒中39例,出血性脑卒中27例;病程在4~15d之间,平均(9±2.1)d;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60±6.9)岁;缺血性脑卒中34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病程在4~14d之间,平均(9±1.8)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类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关于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症状;②首次发病或有既往脑卒中病史但无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③脑卒中发病15d以内;④无意识障碍,基础生命体征稳定,愿意配合康复及针灸治疗;⑤愿意配合进行持续随访。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任何一项者;②有心、肾、肝等脏器严重原发疾病者;③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脑卒中者;④晕针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血压、降颅压、营养支持、改善脑血氧循环、保护脑神经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外给予康复治疗:偏瘫早期以兴奋性手法提高机体张力、抗痉挛体位、被动活动关节、被动功能锻炼等为主;偏瘫后期以抗痉挛、平衡训练、功能锻炼为主;恢复期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第1疗程给予体针,上肢取穴,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穴,环跳、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太溪、太冲,30min/次,1次/d,15min行针1次,根据辨证给予相应补泻手法,30d为1疗程,第2~6疗程以体针结合头针和电针,头针取穴百会、顶颞前斜线、顶颞旁线、顶旁线,30min/次,1次/d,10min行针1次,电针取穴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强度以患肢肌肉轻度颤动为度,20min/次,1次/d,30d为1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1.4评测指标及标准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进行Fugl-Meyer(FMA)评定,记录其评定积分,治疗6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FMA评分,评价疗效。

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的FMA评分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的FMA评分对比(x±s)

组别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

对照组10.76±8.1421.23±7.2939.36±8.93

观察组10.89±8.24*28.35±8.19▲64.42±8.27△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FMA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8.9394,▲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FMA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6.2938,△P<0.01。

3、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多不能生活独立,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因此,最大可能的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临床西医治疗方法是给予康复理疗训练,根据神经学原理,刺激相应神经,提高其兴奋性,改善患者肌力,其一般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进行,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可能性越大。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偏瘫属于半身不遂,多因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气虚血瘀,脉阻络痹而致,治疗以针灸配合药物以滋肝养肾、化瘀通络。针灸可以调和气血,提高脑部血氧供应,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促使受损运动神经元恢复功能,提高肌张力和肌力,且可以稳定患者精神状态,利于进行治疗[3]。中医学认为肢体肌肉弛缓,偏枯不用,属于“萎”,而《灵枢·根结》曰:“…阳明为合…,合折则气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故针灸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足阳明胃经,为气血生化之源,多气多血,刺之以益气补血,气血足,则筋脉养、痿疾缓;手阳明大肠经,阳气胜极之脉,刺之以温阳泻浊。相关研究认为[4]: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肢体静止时间成正相关,在偏瘫早期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本组显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在治疗1个月时FMA评分就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FMA评分仍有显著差异,说明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

总之,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病情允许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致残率或减轻伤残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敦,丁自勤,陈慧珍,等.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47-14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周荷英,赵士梅.针灸联合音乐电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75-1578.

[4]王东顺,李孟瑞.针灸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