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丁笑许光华(通讯作者)

丁笑许光华(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弓形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欧、美、日等国高发病症。近年来,该病的免疫预防和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其概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弓形虫;流行病学;治疗

【中图分类号】R5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06-02

弓形虫病是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虫形体微小,感染力强,可破坏人体有核细胞。通常来讲,免疫力正常的感染者多表现为无症状或淋巴结肿大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引发高热、呕吐、脑炎等严重症状;此外,女性在怀孕期易受到弓形虫影响,引发早产、畸胎或流产等[1]。本文对弓形虫流行病学和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引起大众对该病的关注和防范意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弓形虫流行病学

1.1感染及流行

弓形虫感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约有10亿人受其影响,巴西、伊朗等为高发区。据英、美国报道,成人感染弓形虫的概率约为16~40%,拉丁美洲成人感染率为50~80%;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指出,12岁以上人群22.5%感染弓形虫,且以每年110万的速度增加;临床表明,每年有400~4000名婴儿患先天性弓形虫病,平均每年750人死于弓形虫感染[2]。

1.2传播及危害

弓形虫为隐形感染,存在子孢子、速殖子和缓殖体三种感染形态。其中速殖子是引发患者急性发病的重要形态原因。弓形虫在不同时期以裂体增值、配子增殖和纵二分裂法进行快速繁殖。其终宿主为猫科动物,可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形成囊合子,经粪便排出后,由食水进入于其他动物体。因此,人们在食用不熟的肉食、未经消毒的奶制品、未洗净的果蔬或与动物亲密接触等,均有可能感染弓形虫。弓形虫进入体内随血液流动,到达脑、肺、眼底等,引发多种器官疾病;初孕女性感染后会经胎盘血传播给胎儿,使婴儿患先天性弓形虫病。数据表明,感染孕妇产下的婴儿出生时病死率为12%,存活婴儿中80%在出生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精神、智力、视力或运动等障碍[3]。

2.弓形虫病治疗进展

Koksal等[4]研究乙胺嘧啶(PYR)和磺胺嘧啶(SDZ)与左旋咪唑和松果菊联合使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存活率的影响,表明在有效剂量下,PYR+SDZ+左旋咪唑将小鼠存活率从33.3%升至88.9%,在半剂量下,小鼠存活率从0增至44.4%,由此提出PYR-SDZ-左旋咪唑三联组合可作为抗感染的良好处方。Yeo等[5]用Hela细胞体外接种弓形虫,CKK-8法测定发现呋喃妥因可抑制弓形虫在Hela细胞内的生长,同时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肝脏MDA和GSH水平,证明呋喃妥因具有良好抗弓形虫意义。Kato等[6]以感染弓形虫猪为模型,经临床观察、病理学分析及IFN-γ、IL-12和IL-6因子测定,全面评价了硫酸葡聚糖10kDa对患猪的保护作用,表明该化合物可抑制虫体繁殖,且对患猪无任何副作用。Montazeri等[7]建立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小鼠模型,依次用普萘洛尔、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处理,以QPCR测定小鼠脑组织中弓形虫的DNA含量,证明普萘洛尔抗感染效果最好,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证实普萘洛尔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可达最佳效果。Szajnman等观察药物处理过的弓形虫超微结构形态变化,证明硫线性二磷酸盐具有良好抗弓形虫作用。Sato等[8]设计抗感染体外实验,以抗疟疾候选物6-(1,2,6,7-四氧杂螺[7.11]十四-4-基)己-1-醇(N-251)处理弓形虫,经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细胞器破坏程度及淀粉样蛋白状态,证实该抗疟药物对弓形虫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抗感染效果明显强于青蒿素和磺胺嘧啶。

3.小结

弓形虫是一种通过消化道进行机会性传染的寄生虫,可破坏人体多种器官和组织,尤其对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因此,熟悉弓形虫流行病学知识、积极防范感染及掌握恰当的救治方式尤为重要。目前,抗弓形虫的传统药物为磺胺嘧啶和乙胺嘧啶,二者具协同增效意义,可有效控制或治愈弓形虫病;但长期临床中发现,此类药物并不能完全消除弓形虫包囊,且易引起过敏、胃肠不适及血液学不良反应,造成孕妇胚胎疾病等。因此,开发一种更加安全、高效和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将对世界弓形虫病的防治、促进我国医药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昆,杨亚晓,魏世锦,等.孕早期妇女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26(3):308-310.

[2]DubeyJP.Toxoplasmosisofanimalsandhumans[M].CRCPress,2009:940.

[3]MontoyaJG,LiesenfeldO.Toxoplasmosis[J].Lancet,2004,363(9425):1965-1976.

[4]KoksalZS,YanikK,BilginK,etal.InVivoEfficacyofDrugsactingonToxoplasmagondiicombinedwithImmunomodulators[J].Japanese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016,69(2):113.

[5]YeoSJ,JinCM,KimSY,etal.InVitroandinVivoEffectsofNitrofurantoinonExperimentalToxoplasmosis[J].KoreanJournalofParasitology,2016,54(2):155-161.

[6]KatoK,MurataY,HoriuchiN,etal.DextransulfateinhibitsacuteToxoplamagondiiinfectioninpigs[J].Parasites&Vectors,2016,9(1):134.

[7]MontazeriM,EbrahimzadehMA,AhmadpourE,etal.EvaluationofPropranololEffectonExperimentalAcuteandChronicToxoplasmosisusingQPCR[J].AntimicrobialAgents&Chemotherapy,2016,60(12):7128.

[8]SatoA,KawaiS,HiramotoA,etal.Antimalarialactivityof6-(1,2,6,7-tetraoxaspiro[7.11]nonadec-4-yl)hexan-1-ol(N-251)anditscarboxylicacidderivatives[J].ParasitologyInternational,2011,60(4):488-92.

作者简介:丁笑(1994-),女,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用活性成分.

通信作者:许光华,Email:ghxu@y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