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段冬仙

临汾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一共纳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以随机数字分组法成分,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40例则给予肺康复干预方法,然后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肺康复干预,能够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了:慢性咳嗽、咳痰、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加强有效医护干预方案,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此次一共纳入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对肺康复干预方法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涉及研究的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纳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经临床病理学联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且均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0例,男性、女性分别为24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45-73岁,年龄均值为(56.8±1.2)岁;病程为2-11年,平均为(4.5±0.3)年。对照组40例,男性、女性分别为23例、女性17例;年龄跨度为46-72岁,年龄均值为(56.9±1.1)岁;病程为2-11年,平均为(4.6±0.2)年。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备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方法,即根据呼吸内科常规的护理干预流程,加强对患者医治期间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日常生活指导等,并及时处理好干预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干预工作有序进行。观察组患者加强肺康复干预方法的应用,涉及的肺康复干预内容如下:

(1)呼吸康复训练。为了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需加强呼吸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式呼吸训练,干预人员作出示范性动作,引导患者通过鼻子吸气,然后将脸颊鼓起来,确保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每次训练时间维持15分钟,每日3次。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引导患者把左手放置在胸前,基于吸气状态条件下膨隆腹部,然后抬高右手,处于呼气状态条件下让腹部塌陷,右手加压使膈肌恢复得到促进,每次训练15分钟,每日3次。

(2)6分钟步行训练。为了改善患者的病症,需合理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然后进行6分钟步行训练,可以指导患者于走廊或病房走动,每次时间为6分钟,每天3次;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若身体状态较好,可适当加快步行的步伐,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3)心理康复训练。在肺康复干预过程中,还有必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训练,通过纠正患者的消极心理(焦虑、抑郁、焦躁等),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患者在肺康复干预期间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4)科内每月20号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授课老师由经验丰富的呼吸内科医生及护师担任,授课内容包括: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适当有氧运动、规律服药、长期氧疗、戒烟的好处及重要性。动员全体住院患者,特别是COPD患者参加,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一起参加,保证每位患者能参与课程四次以上。授课采用讲课与播放影像资料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课件与病患做好互动,讲座结束后进行医患、患者与患者间的交流,共同提高对COPD相关知识的认识,促使病人及家属树立信心、正确预防、谨遵医嘱,积极锻炼,最大限度促进病人康复。

1.3评价标准

根据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纳入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指标,干预后对两组分别进行评分;每项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理想[3]。此外,比较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情况,包括:①用力肺活量(FVC);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③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本次涉及的计量数据,并使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均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情况对比()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一类具备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在未能及时医治的情况下,可能会进展成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病灶,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从慢阻肺患者病情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角度考虑,需采取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法。对于肺康复来说,注重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慢阻肺患者实施肺康复方案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次研究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到了肺康复干预方法的应用,主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及6分钟步行康复锻炼,并采取心理干预纠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结果显示,实施肺康复干预方法的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均显著要比采取常规干预方法的对照组高;从中表明肺康复干预方法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此外,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肺康复干预方法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肺康复干预,能够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艳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9(02):146-147.

[2]梁爱玲,邓嘉,唐静,向大开.固本活血膏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2):1-3.

[3]唐艳英.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95-296.

[4]蒲树英,蒋玮,李良洪,李青,胡碧三.医护技一体化肺康复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1):129-131.

[5]徐巧巧,肖艳红.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