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的作用分析

陈建云王俊林

陈建云王俊林(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41200)

【摘要】目的通过各种调查方法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主要诱因,以制定合理的保健措施、方法。方法对社区及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人面走访、问卷调查和医疗检查,并调阅了部分患者的住院病历。结果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缺乏自我保健知识。结论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主要放在中老年和患病时间较短的人身上;要继续加大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111-02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全世界患高血压人数达6亿之多。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才龄化,不良的生活行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欠缺等,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此次调查是以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病者为主要调查对象,了解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度和防治能力,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以缓解病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者的生活质量。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通过了解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认知度和生活防治情况,针对高血压病人的需求,从高血压病人的心理、饮食、运动、作息、用药、体检、出院等方面提出切实要行的保健措施,科学应对高血压病,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全社会高血压病人的死亡率。

1.3关键词及定义

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保健指导:为保护和增进自己肌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和病人自己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是保护健康的指导性方法。

1.4文献回顾

通过翻阅相关参考文献,对于高血压病人的保健方法侧重点介绍的有所不同,有的是对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剂量、时间、注意事项提出了较为科学的依据;有的是对高血压临床病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对病人心理辅导及医学治疗方式提出了有益的方法;有的是对出院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调查,提出了病人的自我保健的若干措施。此次通过调查,我认为对高血压病人的防护不仅取决于医疗救助能力,而且要加大对生活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让病人掌握保健常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让病人成为自己的“医生”,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让大家都来通过生活作息远离高血压疾病。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选择社区常住居民且年龄≥50岁,另选取繁昌县医院2009年7-8月份内科高血压住院病人为主要对象。所有高血压病人神志清楚,其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30人,小学以下70人,文盲20人。

2.2一般资料

检查设备有:问卷单、血压计、听诊器、计重仪;病人资料有:病史、服用药物、病历、吸烟与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等。

2.3研究方法

入户走访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包括高血压病人的基本资料、预防保健知识、诱发因素、病因、饮食、吸烟、运动、治疗,以及疾病预后了解情况等方面,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住院病人以病床随访为主,辅以调阅住院病历资料,部分患者进行了相关医疗检测。

2.4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选取研究个体。

2、对研究对象开展生活、临床、心理等方面的调查。

3、整理、分析相关调查数据。(并采用统计学X2检验)

4、参阅相关文献和资料。

5、提出研究结果。

3研究结果

3.1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高血压明确诊断的时间关系见表1。

表1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高血压明确诊断的时间关系[n(%)]

注:X2检验,P<0.01。

3.2病人对并发症的了解情况见表2。

表2120例病人对并发症的了解情况[n(%)]

注:X2检验,P<0.01。

3.3病人对危险因素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危险因素方面,102例(占85%)病人知道肥胖、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4例(占20%)病人知道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大量酗酒、高盐、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有关。

3.4病人坚持治疗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56例(占47%)病人能坚持服药;64例(占53%)病人认为血压高就服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90例(占75%)病人知道所服用降压药的名称及方法;18例(占15%)病人知道所服降压药的种类,适应证及副作用;30例(占25%)病人只知道自己所服的是降压药,并不知道所服药的名称及方法。

3.5病人自我监测和护理方面

72例(占60%)病人知道要定期监测血压,64例(占54%)病人知道测血压的时间及方法,每天测2次的52例(占44%),1周1次的11例(占10%),1月以上的9例(占8%),60例(占50%)病人家中或附近社区诊所有血压计。

3.6病人的生活方式

108例(占90%)病人坚持每天散步;36例(占30%)选择做操及打太极拳的方法锻炼,100例(84%)病人无剧烈运动。在饮食方面,52例(占43.3%)病人嗜入高盐饮食,50例(占41.6%)病人嗜清淡饮食,18例占15%)病人嗜辛辣食物。92例(77%)病人不吸烟。

3.7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114例(占95%)病人回答情绪变化(如易怒、高兴过度)会使血压发生变化。

4讨论

高血压病人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因素有关。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期及时治疗对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病人如何自我保健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1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从表1的结果看,确诊高血压时阃的长短与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病时间越长,其知晓率就越高。通过这项调查可以认识到,应当加强对首次住院高血压病人的知识宣教。

4.2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自我保健知识方面

4.2.1帮助病人了解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病人知道并发脑卒死的92例(占76.67%)。知道并发心血管疾病的24例(占20%),知道并发肾脏疾病的仅有4例(占3.33%)。三者之间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护理程序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2.2指导病人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

(1)应进低盐、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饮食,如:每天摄入食盐量应少于5g,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多食富含钾的食物,通过补充钾、钙等改善盐对血压的影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指导病人饮茶、戒烟、限酒。过度饮酒可使血压升高,所以应限制饮酒,最好是戒酒。茶叶有少量的茶碱,其利尿作用对高血压有一定的好处,但浓茶由于茶碱过高会引起兴奋、失眠、心悸,因而高血压患者忌饮浓茶,可饮清淡绿茶,绿茶有利尿,软化血管的作用。

(3)指导病人进行运动锻炼。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项目要视个人的年龄、病情等具体情况而定。高血压病患者多数是中老年人,运动的内容应该是体力负荷不大,动作简单易学,体位变化不复杂,不过分低头弯腰,动作较缓慢而有节奏,但全身又能得到活动。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慢跑、做体操,也可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4.2.3指导病人对高血压的自我监测。

向病人讲解监测血压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每日测血压2次,以帮助诊断治疗效果及调整用药,使其血压控制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2.4指导病人正确服药。

使患者及家属知道高血压是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更不能血压高了就服药,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多,一般控制在18.7/12.0kPa左右即可,以免血压过低引起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和其它不适。遵从降压药物治疗原则:(1)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2)尽量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3)联合用药;(4)长期高血压门诊随访。

5推论及建议

5.1推论

高血压病人的病情是与病人的心理、饮食、用药、检查、运动、作息等日常生活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病情的日趋严重,所以加强个人生活保健是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关键因素。

5.2建议

(1)广大高血压疾病患者必须加深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一方面积极地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另一方面一定要养成良好个人生活习惯,当好自己的“医生”。

(2)呼吁社会各界及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普及率。同时做好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义诊工作,强化社区医疗机构对疾病治疗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参考文献

[1]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人膳食及饮食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2]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8.9.冯西桥.

[3]王立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饮食生活方式[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4]孙宁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9.683-715.

[5]余震君.努力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控制率[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3-4.

[6]郭艺芳,胡大一.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5.

[7]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4.

[8]孙小兰,尹浩,丁昊,等.奥拉西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0):38-39.

[9]闫宝臣,宋海红,冯新庆.高血压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41-42.

[10]苟志平,宋镇,周黎黎,等.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