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协同创新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张文强周胤

(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有限公司浙江龙游324400)

摘要:国网龙游县供电公司把脉企业发展、组织建设和员工发展等多重需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搭建多元化创新实践平台,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召集各部室共同协作,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营造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协同创新;平台;实践

一、背景

为改变过去“分片负责、各自为阵”的局面,龙游县供电公司探索并实践了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各类协同创新活动,促进公司人、财、物等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为确保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完全发挥作用,就必须先做到四个完善:

1、完善机制建设。我们必须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汇聚队伍,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协同创新中心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打好基础。

2、完善人员队伍。通过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力度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青年优势。

3、完善培养模式。采取“多方联合式”,汇聚多方面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员工成长、成才,多采取实战模式,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联合培养。

4、完善管理模式。施行分管主任负责制,按照不同工作任务要求,组建项目化的虚拟团队,推动协同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二、主要思路

龙游县供电公司经过充分前期调研、完善各环节流程,着重把握三个关键点,全面探索并形成了“人、财、物”更优化配置的良好局面。

1、突出重大任务导向。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明确协同需求,建立雄厚的协同基础,创建有效地协同机制,集聚所需的各项资源,并提供系统化支持和绩效奖励,鼓励广大员工在重大任务中作贡献、出成果。

2、打造协同创新模式。明确协同创新中心各成员间的权、责、利,合理打造利益共享机制,公司作为创新的主体明确自身需求,开放优质资源,创造良好环境;广大员工积极响应,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3、强化创新团队建设。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凝练、落实和完成,精心选择和培育人才,汇聚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服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协同创新工作中。

三、主要做法

1、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平台作战能力

丰富载体,培养员工创新意识。实施青年员工“双导师培育计划”,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释放协同创新中心成员活力。

通过国网公司五星级供电所等工作创建,创新提出“互动式”安全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微型课堂”,建成“反违章警示教育中心”,构建基于“四个一”的班组特色安全文化,实现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双提升,不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组织2016年新进大学生自行策划开展了以“一杯拜师茶,一句授业语”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暨双导师拜师仪式、供电所“廉洁从业阳光供电”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在帮助新进员工快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给予新思路、新想法等“营养”,从源头处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壮大补充“能量”。

围绕中心,实现资源多方互补。始终坚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相结合,调动多方资源优势,在做好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管理、党的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培养员工创新意识,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任务为导向,每项创新工作选派专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小组“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与分解任务,并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薪酬激励导向作用。公司根据创新任务完成情况的优劣情况,按照产生的实际效益对创新小组进行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

内外联动,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协”是手段,“同”是目标。加强部门间、单位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协同增效是保障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加快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跨地区的资源整合平台,提高利用效率。

2、组建“生产、营销、经营、党建”四个虚拟小组

公司根据协同创新中心成员所在的部门不同组建了四个虚拟小组,以各部室主任为组长,建立微信群等线上沟通平台,小组内定期开展线下交流活动。小组成员由于处于同部室,方便交流沟通,第一时间发现、收集平时工作中的突发奇想的“小碰撞”、“小火花”。公司定期召开“头脑风暴”按照“24节气”工作内容向各虚拟小组下发创新任务清单,常态化挖掘日常工作亮点。

精心组织,配强团队成员。公司及时吸纳各专业领域内对创新创意感兴趣的青年员工,每月向虚拟团队负责人提交新点子、新想法,指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突破点。虚拟团队定期组织讨论会,运用头脑风暴法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弥补个人视野的局限性,讨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现新构思,运用团队的智慧,在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全员齐动,拓展协同创新。为有力推进团队运作,公司将协同创新工作纳入年度重要工作目标,专门设计团队运作方案,研究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完整和包含各类协同创新中心要求的考核标准,并把创新创意作为月、季、年度指标对各专业管理部门进行定期考核。团队在开展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动员广大青年员工开展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强基固本,增添青年活力。采用“微课堂”、“青工讲坛”、道德讲堂等形式,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交流工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放映PPT课件、制作展板等方式来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利用省电力公司的远程教育平台、手机短信平台、QQ群、微信群等载体扩大培训影响范围,激发基层一线班组创新活力。

3、实现“管理、团队、人才、资源、效率”五方共赢

围绕协同创新中心,提升企业绩效。认真开展贯彻违章“零容忍”考核和安全问题“抓反复”工作要求,探索“1+1”联合稽查模式;开展创新重要大客户“预判式”服务、服务品质不断深化等;开展全员“五位一体”要素比对,深化“五位一体”应用。开展系列活动,实现“管理、团队、人才、资源、效率”五方协同,有效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主要指标快速提升。

围绕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管理水平。公司切实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做到党委干事有中心、行政管事有抓手,员工成事有舞台。深化“五个主动”,践行“五种意识”。以“大数据”挖掘为抓手,加强数据处理和业务分析,持续深化问题闭环管理,促进长效机制建立,推动公司管理提升。

围绕协同创新中心,落实社会责任。实施青老关爱工程,开展青年思想调研,组织“将阳光进行到底”五四活动,规范青年“星阳光”活动阵地管理,继续实施社会责任根植项目,《“七巧板联盟”营造市政和谐施工良好局面》项目通过国网公司立项初审。公司刘利平被评为省公司劳模,池晓军被评为市五一劳动奖章。

4、主要成效

公司执行能力得到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的探索与实践凝聚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心血,强化了员工执行能力;营造了企业、员工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完成。

全员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促进了不同部室工作人员的相互融合,培养了一支“有想法、会干事”的青年员工队伍,为推进企业的创新工作输送了一批人才,全面提升了员工综合业务水平。

各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创新公司离退休员工帮扶计划,调研成果获国网公司三等奖。通过组建虚拟团队公司青年团队主创的《计划检修“私人定制”精准服务电力客户》荣获省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铜奖。深化队伍建设,坚持导向引领,公司运检党支部“寻五种意识,做优秀党员”组织活动荣获省公司组织活动日“十佳案例”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