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汤全全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汤全全

摘要:随文练笔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以课本内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1、回归文本,进行模仿

许多文学大家都曾说过,经典的语文教材都是从普遍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形成的代表个体,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只是某种类型的范例,通过对此范例的阅读、理解、领悟让学生举一反三,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小学的语文课文一般是选自一些著名文学作家的文章,材料底蕴深厚,涉及范围极广,内容知识点的涵盖度极高。教师可以就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提炼重点,然后进行仿写。有效的仿写也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第一,句式仿写。教材中许多经典的课文中含有多种句式的类型,像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等,对于这些句式的模仿能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以后语文写作的基础。反复的模仿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加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第二,段落结构的仿写。在强化了学的语言句子仿写能力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句子组合、顺序排列的引导,模仿课文里句子与句子,句子与段落及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像总分、总分总结构等。段落结构的仿写能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所学文章,提高写作能力。第三,文章题材仿写。对文章的模仿,即模仿文章的类型,仿照文章描述的内容。可以尽量模仿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像在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海底世界》的描述,可以让学生描述一处自己去过的海底公园等地方,根据时间、空间、方位等顺序进行详细的叙述。

2、扩充文本,拓展思维

俗话说“好的文章耐人寻味”,即使读上许多遍总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所学的文章,带有感情的投入到文章中,情到浓时意更浓,在感情到位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对文章有一定的领悟,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找到写作的重点。如果文章跟学生自己的感情产生共鸣,就很有利于学生自己写出一篇类似的文章。对于许多人物角色类描写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想象,假如自己是文章里的角色,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将自己的表现写成一小段话,然后进行相应的整理即完成了一次练笔写作。现在语文教材都含有丰富的彩色图画,学生往往对彩色图片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兴趣点,让学生进行看图写作,只要围绕图片的内容即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个即兴的随文练笔,也是不错的选择。

3、深化文本,抒发情感

漫画书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对简单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组合而成的内容,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进行疯狂的大脑补充,是自己的情感见解得以释放和抒发。语文教材中有部分故事类题材的文章,戛然而止的结尾常常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借此机会让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将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续写下去。还有最典型的一种练笔习作方式即读后感,无论处在哪个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总有要求写几篇读后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思考,也可以对某一人物进行心灵沟通,只要是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就会产生自己的情感。

二、语文随文练笔的契机

揣摩研读词语句子小学语文课本的教材内容多数选取的是名家名篇,其文字词语的运用相当有考究,文章的内涵也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各个语境下的词语运用,如果换成其他的词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对于不同的词语的应用所产生的句子表达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描写“花开了”的词语,可以用“绽放”“苏醒”“舒展”等动词形容,通过此类词语的运用,让学生对比感受其语言表达的效果。

借鉴文章的布局结构文章的布局结构是保证文章是否通顺、流畅的前提,是保证文章是否精彩的关键。文章的布局结构就像是古代的“军师”,在对整体情况了解后进行统一的谋划布局,最后取得想要的结果。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的布局结构都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转化为写作结构框架。

三、内容到位,思考“写什么”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那么,怎样去找这个“结合点”呢?我认为,课文的悬念点、留白点、精彩点、细微点都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1.续写悬念处。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如《小木偶的故事》,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拥有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加工,这个设计不但让学生理解了原文的意图,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补白留白处。中国画中常常留有空白,给人的感觉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本中也往往有“留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空间,巧妙地引导孩子对教材进行补白,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尽情释放那倾泻而出的灵性和情怀。如《再见了,亲人》一文,课文写了志愿军对“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位女性的道别,而对那些“亲如兄弟”的朝鲜男性的道别采用了留白,我引导学生用类似的笔墨写“战友兄弟”,学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段。

3.仿写经典处。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精细品读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

4.想象细微处。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词语往往都蕴含着一个个丰富而又精彩的世界。在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潜心会文、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如果能以词语为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就会更加的鲜活起来。实现学生由消极的静态语言理解向积极的动态语言感悟发展。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提升习作水平的阶梯,是任由思想情感驰骋的草原,是展示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进行“小练笔”训练,定会打开习作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蒋月红.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训练[J].语文世界,2015(05)

[2]李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小练笔训练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