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青春有格

熊晓双赵蓓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中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中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青春有格》对应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第一项:“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项:“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第一项课标是知识性目标和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是懂得、学会,学习内容是: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项课标是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是学会,学习内容是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行为动词是体验,学习内容是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见贤思齐,自省慎独。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第二框题,在学习了《青春飞扬》一课后,同学们开始规划自己的青春,积极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那么,在前行的路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本课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分辨是非,认识到行为要有规则。我们应有知耻之心,从而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从而引导自己朝着“止于至善”的目标而努力。以“青春飞扬不张扬—青春有格高规格”为主线,通过“行为有则—行己有耻—知耻后勇”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止于至善—见贤思齐—自省慎独”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们有激情、有想法。所以本课通过同龄人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意识,激发学生的荣辱感,从而引导学生找到“止于至善”的修身途径和具体方法。

劣势:冲动盲目而缺乏理性,即便有美好的愿景,但是有欠缺通过目标的桥梁和方法。面对青春的各种问题,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才能完善自己?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教材分析中指出:“在前行的路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

课标要求“理解遵守社会规则。”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有激情、有想法、冲动盲目而缺乏理性,即便有美好的愿景,但是有欠缺通过目标的桥梁和方法.”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小明的一天》系列活动,学生树立知廉耻,懂荣辱的观念,养成省察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分享同龄人的案例,学生增强自我反省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学生掌握“格”具体的要求和做法。

导入新课

“格”字解密—活动分享

1、看到“格”字,你能想到哪些相关词汇?2、看到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这些语句中的“格”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们正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有激情,有力量。积极实践,敢于尝试,体验着成长,并且非常希望证明自己;那么,如何证明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努力呢?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点评:通过联想以及诗词句引导学生分享对“格”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入本课课程。】

讲授新课

一、青春飞扬不张扬

1、行为有则《小明的一天》系列情境

情景一:数学考试,小明有几道题不会做。他害怕会被父母批评。于是,小明偷偷的看了同桌的卷子……

提问:(1)小明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行为有则:乐于实践,敢于尝试;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界限。

【点评:通过同龄人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

2、行己有耻

情境二:中午小明去食堂吃饭,可是饭菜不和自己的口味,小明挑着吃了两口就把饭菜倒掉了。

提问:你认可小明的做法吗?理由是什么?

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点评:从学生日常的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并用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知廉耻,懂荣辱的观念。】

情境三:同学邀小明去网吧放松。面对同学的邀请很纠结,但是,他还是说服了自己,独自回家了。

提问:(1)你觉得小明为什么纠结?(2)小明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行己有耻: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之心,引导判断是非善恶,明确选择的理由。

【点评:用小明的案例树立正面的典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强化认知。】

3、知耻后勇

情境四:晚上父母加班,嘱咐小明自己在家学习。小明觉得很自由,于是,小明打开电脑,点击了一个链接,里面跳出的画面非常不堪……

提问:你如何评价小明的做法?

知耻后勇: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不做。

【点评:用小明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从而掌握知耻后勇的具体做法。】

那如何才能做真正的勇者?我们如何能实现更高的目标,活出我们青春的格调呢?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青春有格高规则

1、止于至善

活动:春晚面孔—向榜样学习

出示图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上春晚,让春晚这道年夜饭飘来“美德”的芬芳,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道德的尊重和推崇,对践行道德者的呵护和礼遇。

(1)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2)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点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同龄人的接纳,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道德的崇敬心理。】

2、见贤思齐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讨论。

(1)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2)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3)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点评: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观点,并分析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小组讨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2)同学的看法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3)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寻找身边的“贤”,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点评:结合案例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认识到榜样的作用和力量。】

3、自省慎独

故事欣赏《柳公权戒骄成名》和《杨震“四知”拒金》

提问: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人?

自省慎独: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行为。

【点评:通过两个古代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自省慎独的含义及做法。】

总体点评: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即时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青春最美好的格调!

总体点评:

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文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和提升,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思品课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

(一)大胆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变“用教材教”为“教教材”。在把握好教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发掘、拓展。清晰明了又丰富了教材内容,也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充当的是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体验上有更深入的、自觉的思考。如:导入新课时选取的“格”字解密《说文解字》等,创造性地使用、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