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型纪律管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激励型纪律管理浅谈

杨艳平

杨艳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5)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224-01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心理学上的激励主要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发动机,从而激发人的潜能。激励型纪律管理指的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能够充分、自由、主动地发展自己,约束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纪律,最终内化为学生健康的纪律修养。

“孩子是夸出来的!”“良言一句三冬暖!”孩子总是有闪光点的。善于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找到自信,从而士气越来越足,表现越来越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激励就是最好的方式。孩子作为未成熟的个体,渴望成长,渴望被肯定,渴望被相信。科学测试表明,一个人平时表现的能力与水平和经过激励后可能表现的能力与水平,两者之间大约存在50%的差别。在现实的课堂中如何激励才能有好的效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帮助孩子找到优点。学生是生长中的未成熟个体,学生的违纪行为是很普遍的,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也要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找到孩子的有点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同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主人,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认同自己的优点。与孩子取得共识是优点存在的根本,只有孩子也认为这是自己的有点,才有可能达到孩子自信的目的。

2.引导成功。成就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孩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才有可能积极自信主动迈出下一步。因此成就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当学生找到了成就感,才有可能体会到内心的激动,才有可能有眼睛发亮的喜悦,才有可能发现原来自己的能量是很大的,自我意识就越来越强,自信心也越来越好。同时,教师在这一步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当前能力,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差异,差别要求。

3.规则明确。激励孩子并不是忽略规则。任何活动都要有秩序,激励型纪律管理也要讲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我们应该明确地给予答复。上课铃响了,学生没有任何其它的原因并没有进课堂,那是肯定不允许的。告诉孩子,规则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只有享受合理的规则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4.注重班级纪律修养的培养,注重团体的力量。环境和个人是相互影响的,积极、高涨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孩子,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有课堂纪律修养的环境,让孩子都在良好的课堂纪律环境中陶冶,在不经意间形成的良好的纪律。有人报道说新加坡人在新加坡从来不闯红灯,挤公车,从来不乱扔纸屑,但只要来到大陆,同样闯红灯,挤公车,乱扔纸屑。人在影响环境的同时也在受环境影响。

5.奖励。教师的奖品对于孩子来说比圣诞节的礼物还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狂喜。善于用奖品来激励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长时间的努力,或者是克服掉了一个毛病,或者是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奖品可以作为对孩子的直接肯定!奖品如何运用,也是一种艺术。奖品不见得要多么贵重,只要是孩子内心需要的就好。奖品不需要经常给,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才更显得珍贵,才更加显出学生的成就,经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才能更加证明自己,才是真的好东西。有种感觉叫成就感,有种状态叫征服!这是人的本性。尊重学生的本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本质特点,激发孩子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纪律管理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其中作为教师有着主导者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管理风格,因此教师的管理理念对现实课堂起决定性作用。激励型管理对教师有新的要求。

1.改变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自古以来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学生经常被告知“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老师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经常被家长和社会冠以“管教孩子”的责任,久而久之也就名正言顺地管教孩子了。习惯了高姿态的教师很容易在师生互动中用控制、强制来管理课堂,忽视人的个性和发展。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是教师最需要遵循的原则。

2.提高教师辨别学生违纪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成为杰出的“观察者”、“善断的军师”,对学生的不同行为能做出最敏捷的反应和正确的判断。课堂上违纪行为是非常普遍的,“走神”、“讲小话”非常普遍,关键是这种现象后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是嗅觉灵敏的;这种违纪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后果程度的高低都能够遇见准确。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用心观察和合理推断。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警察”,不再是令人诚惶诚恐的“皇帝”。

3.培养教师激励学生的技能技巧。教师巧妙地运用非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成功地激励学生。教师的一句“真棒”可以让孩子高兴得飞起来。给学生一项特殊的任务也是一种激励技巧。

4.培养优质班风。“优质”就是质量好。优质班风就是质量好的班风。且不讨论优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至少在现阶段是被专家、学者、社会肯定的标准。笔者认为优质班风是学生思想优良,纪律修养好,自我管理强,班级热情、积极、向上。优质班风不应该进进局限于课堂,从学生跨进学校到离开学校的这段时间,他的所有表现都受到班风的影响,都是班风的表现。优质班风有一个优质的班主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生无时不刻模仿老师,受老师影响。教师培养优质班风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水平,个性等等。其次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把握下的理性分析,培养有个性的班风。再次对于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严格并内化为行为,升华为修养。最后,优质班风建设有它的生命周期,起步、探索、发展成熟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特点,把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筱敏.纪律管理功效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J]2000.2

[2]魏亚琴.小学健康课堂的构建——基于课堂纪律问题的观察与分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J]2006年9期

[3]魏亚琴.课堂管理新思维:激励型纪律.[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