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培养冯志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培养冯志强

冯志强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南林小学437600

摘要:数学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体验学习”。根据小学生获取概念的特点,可通过教师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学生自举实例、动手操作、运用于生活实践等一系列合理有序的“体验学习”过程,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的认知过程,达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的。

数学概念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又要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运用概念。整个过程,切忌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也切忌照搬书本、让学生死记硬背。无论是形成概念还是运用概念,都要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和学生的观察、演练过程。只有通过这些“体验学习”,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牢固的知识概念。

一、直观教学,诱导“体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很抽象的。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1.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几何的初步知识中,无论是线、面、体的概念还是图形特征、性质的概念都非常抽象,因此,教学中更要加强演示、操作,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来体会这些概念,从而抽象出概念。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生活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生活知识抽象为教学内容。例如,常见数量关系中的单价、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等,都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生活题”将其抽象出来,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式来分析解决“书本题”。这样的训练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缓解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

直观教学法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

二、遵循规律,培养“体验学习”

尽管小学生获取概念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基本形式,各类概念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都会遵循“引入——理解——巩固——深化”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体验学习”。

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在概念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这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他们的体验认识。但概念引入时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

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理解要重视概念的运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概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概念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要求学生把已经初步获得的概念简单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带有具体性,在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后,我经常让他们自举例证,把概念具体化。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例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依据。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设计一组操作题: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掌握小学数学教材逻辑系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深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

总之,对概念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教师应结合课本,创造性地搞好动手操作演示教学;学生也应摆脱书本的束缚,动眼、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学会演练,学会思考,认真体验。只有这样,概念的教与学才能产生巨大的合力,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扎实。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论》。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