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人际容纳状况调查研究

/ 2

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人际容纳状况调查研究

窦丽雯唐宇菲王梓凌

(河北省人民医院CCU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和研究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人际容纳的程度,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纳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122名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及非独生子女聘用护士141名比较,结果: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信赖他人程度高者(0-1分)占56.7%,非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信赖他人程度高者(0-1分)占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信赖他人(Trustofothers)、容纳他人(Acceptanceofothers)程度均低于非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对自己的、他人的行为、态度、情感、做事方法等缺乏理解和宽容,对他人的诚实、善良、友爱等缺乏信心。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人际容纳的程度,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人际容纳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98-02

人际容纳是指:人际交往或接触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感、情绪、思维方式方法等心理活动接受认可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表现[1]。本研究采用容纳他人量表和信赖他人量表为工具,对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信赖他人、容纳他人的状况,以便更好地对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更好地服务与患者,服务与临床。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独生子女聘用护士122名,男18名,女104名,年龄23-28岁,平均年龄24.5岁。大专21人,本科101人。我院非独生子女聘用护士141名,男6名,女135名,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9岁。大专36名,全日制本科61名,自学本科44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容纳他人量表[3]:该量表是用来调查自我容纳、容纳他人以及对他人容纳自己之程度的感受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量表总分20-100分,得分越低表明容纳他人程度越低,得分越高表明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②信赖他人量表[3]:本量表包括2个选择性项目和3个同意、不同意项目。量表总分0-6分,信任程度越高得分越低。

1.2.2调查方法①在问卷中注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是否有编制。②有两名主管护师在晨会时到各科室进行调查,说明调查的意义、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填写后立即收回。发放问卷共263份,收回26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行t检验。

2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信赖他人、容纳他人程度均低非独生子女聘用护士。

3讨论

容纳他人是人际关系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绪、情感、思维方式、方法等心理活动接受、认可的一种态度体验和表现,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态度、情感、做事方法等缺乏理解和宽容,对他人的诚实、善良、友爱等缺乏信心,这可能与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的特征有关:

3.1自制力差。独生子女来自周围的宠爱太多,生活中一帆风顺,一旦遭遇不顺心,便会有很深的挫折感,把不满发泄给周围人员。

3.2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严格管理和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低。

3.3自理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性。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使她们在生活上过分依赖其他人,等待别人解决问题。

3.4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协作精神。

3.5思维敏捷,视野宽广,信息丰富,注重自我形象。

4结论

人际容纳不仅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衡量护士职业道德的一把标尺。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客观的对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培训、教育、沟通、锻炼。培养其信赖他人、容纳他人的能力;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具体措施如下:

岗前培训:在严格把好录用关的同时,对录用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实施一周的岗前培训,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培养人文关怀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服务意识;培养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的职业情感,让独生子女聘用护士树立正确、积极的专业观,使其真正认识和热爱护理事业。

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自我管理指的是自觉地用法律、纪律、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3.2.3培养“慎独”精神,养成自觉行为。传统的“慎独”就是说“在独处无人时,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行为严谨不苟”[1]“慎独”精神对护理行业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的培养就非常的重要,“慎独”精神的培养除了岗前培训、严格要求、老师示范、密切监督等方面外,还应当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先进护理工作者。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待病人态度应诚恳真挚,学会在病人面前克制自己的情感。教育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角色转化,使她们认识健康新概念,认识卫生服务在保护和促进健康、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增强作为一名护士对患者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感,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鼓励其在职学习,实行激励机制。培养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对护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使她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心理素质修养,提高自控能力。营造良好的科室氛围,经常关注每一位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动向,成为她们第一位“心理医生”,与她们谈心,引导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做好自我调节,学会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摆正自己的位置。

锻炼创新能力。尊重他们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帮助和鼓励其个性发展,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理解尊重独生子女聘用护士,主动与独生子女聘用护士多交流,使其尽快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对自我评价低的护士,应适时的给予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独生子女聘用护士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2]。

加强独生子女聘用护士礼仪服务教育,增强其服务内涵和文化修养蕴含着对患者的尊重与理解、支持与关心、爱护与帮助。使我们每一名护士都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琼,罗维,李亚菲.心理拓展训练对高职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