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阿里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阿里亚

阿里亚

阿里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人民医院供应社新疆乌苏833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98-02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院内科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主要治疗疾病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不良的心理状态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此外,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日益提高[1]。对此,提高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符合临床护理需求,有利于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而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10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4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29例;年龄范围37.6~68.8岁、平均年龄(57.3±4.9)岁;疾病类型:心肌梗塞19例、心绞痛15例、心律失常12例、心功能衰竭8例;观察组患者54例,其中女性26例、男性28例;年龄范围36.6~67.5岁、平均年龄(58.3±5.4)岁;疾病类型:心肌梗塞18例、心绞痛16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功能衰竭9例、其它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住院环境进行改造,空气流通、采光均适宜,保持洁净及安静,避免外界因素的持续影响;强化服务意识,对责任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促使责任护士转变服务理念,对责任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实施奖罚制度,提高责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落实责任护士的职责:根据各个科室的诊治流程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适当安排患者完成诊治流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个别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并与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衔接工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并向患者讲解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常规治疗护理方法、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认知程度。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SAS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护理对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原则为满足患者的基础性需要、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及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同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3]。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广泛用于心血管内科,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性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强化护理专业性,整体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有利于整体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协同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戴鹏[4]研究认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有利于协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此外,强化服务意识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严格落实责任护士的职责,有利于减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宋桂丽,黄文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5):249-250.

[2]刘传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3(6):93-95.

[3]彭曼娜.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09(11):266-267.

[4]戴鹏.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