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美术的特殊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浅谈舞台美术的特殊性

史永胜

舞台美术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舞台艺术的总体与全方位、深层次的“外包装”。

当然,舞台美术也有自身独立的美学品格与美学特征。那么,舞美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的简称)如何准确把握这些美学特征,最终体现其美学品格呢?首先就必须在设计理论与设计理念上弄清楚舞美设计的基本特征。根据笔者个人的舞美设计实践与心得体会,我认为舞美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综合性

如果说舞台艺术(包括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大综合的话,那么舞台美术就是绘画(布景、化妆)、雕塑(道具)、工艺美术(道具、服装)、实用美术(服饰、化妆)以及听觉艺术(音响、效果)与科技艺术(灯光)的小综合。它既有视觉艺术,又有听觉艺术;既有造型艺术,又有其他艺术;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艺术,又有看得见摸不着的半实半虚的艺术(如灯光),还有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只能听得见的虚质艺术(如音响、效果)。

这种综合性特征还有深层次的微观表现,亦即舞台美术的每一个环节,也都分别呈现出各自综合性特征。例如舞台布景,就不单单是绘画艺术,而是绘画艺术、灯光艺术、科技艺术的高度综合,其中任何一门艺术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布景的整体性失误。

这种综合性特征,要求舞美设计师必须成为一名复合型的“通才”,成为样样精通的“多面手”。唯其如此,才能胜任舞美设计工作。

二、从属性

舞台美术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不是独立的艺术品。例如布景就不是绘画作品,道具也不是雕塑作品,服装更不是时装,如此等等。

整个舞台美术以及它的各艺术环节,都是从属于舞台艺术,并为其服务的。这种从属性与服务性特征,具体体现在为表现舞台艺术的主题,表现舞台艺术的情感,突出舞台艺术的人物,体现舞台艺术的风格,营造舞台艺术的环境,渲染舞台艺术的气氛,创造舞台艺术的时间感与空间感等诸多方面。

这种从属性特征,要求舞美设计师必须具有深厚而又全面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对所设计的舞台美术的相关艺术,如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有总体上的准确了解与把握,并对具体剧(节)目的主题、题材、风格、人物、情感、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美学价值等等,都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同时还要对导演的总体艺术构思有深刻独到的领悟。只有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舞美设计任务,更好地为舞台艺术服务。

三、创造性

从属性并不意味着对创造性的限制与桎梏,这正如同人被大地所吸引,但仍然可以创造发明出航空器到空中飞翔一样。舞美设计的神髓与核心就是在从属中发明,在服务中创造,以艺术创造贯穿于整个舞美设计的全过程。

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

舞蹈艺术精品《千手观音》的舞美设计,从金色的服装到观音女神的化妆到头饰、长长的手指,再到电脑灯打出的灯光与图案化写意化的“光景”,都有力地表现出作品的主题意蕴与民族风格,堪称是舞美作品的杰作,对整个舞蹈的成功,功不可没。

舞蹈《乌苏里船歌》(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舞美设计,从乌苏里江的布景到赫哲族的民族服饰,都充分体现出民族特色。

舞蹈精品《雀之灵》的舞美设计,从傣族的民族服装到写意化的布景再到投影式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一个优美而又空灵的意境,有力地塑造出一个精巧别致、灵秀美丽的孔雀形象,成为吉祥与美的象征。不仅舞蹈作品如此,戏剧作品亦如此。

龙江剧《鲜儿》采用话剧的实指与戏曲的虚拟相结合手法,营造了宏大的背景和感人的情境。

京剧《骆驼祥子》的布景,将旧北京城的城墙与城门作为大背景,并作了夸张的歪斜的艺术处理,有力地深化了剧作的主题,也营造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与危机氛围,可谓是神来之笔。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舞美设计艺术创造性的重要,可以认为,这一点是舞美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舞美设计的核心与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