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泵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微量注射泵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及护理

汪秀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消化科的应用方法,总结微量泵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消化科应用微量泵的患者80例,观察微量泵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结果:3例出现血压升高、面部潮红;2例出现低血糖;6例静脉回血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微量输液泵具有匀速、精度高的特点,适宜消化科患者应用,同时还应积极防范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90-02

微量注射泵(微量泵)是一种电脑控制的输液设备,可将药液准确、均匀、持续、定时、定量、安全地泵入目标体内的仪器。常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在我科病房被广泛应用。我科近几年来使用微量泵注射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治疗多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达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微量泵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消化科应用微量泵的患者,其中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4例,急性胰腺炎37例,胃癌伴出血5例,贲门黏膜撕裂伴出血1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3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5~85岁,中位年龄52.4岁。输液药物主要包括奥曲肽、生长抑素。微量泵使用时间2~15天。

1.2护理方法

1.2.1遵医嘱双人核对药名、剂量及浓度,用50ml注射器配药后充分摇匀,注射器乳头处连接延长管排气后备用。接通设备电源,检查微量泵的功能状态及各指示灯是否完好[1]。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连接配好药液的注射器并将注射器放置在微量泵的针管夹内,根据医嘱设置好输注参数(ml/h),打开泵的起始键进入开始工作状态。

1.2.2心理护理注射前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使用微量泵的目的、功能、优点、发生报警原因和注意事项,介绍药物名称、作用,需要注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该仪器及药物有一定的了解,消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确保药物有效实施[2]。

1.2.3药物的配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能选择相应的注射器和延长管,比如奥曲肽应注意避光,就应该使用避光注射器和延长管,以防止药物中有效成分遇光后发生分解。

2.结果

在本组80例患者中,3例出现血压升高、面部潮红,给予暂时停用;2例出现低血糖,给予静脉应用葡萄糖后好转;6例静脉回血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没有出现静脉炎现象。

3.讨论

3.1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急性重症胰腺炎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并发高血压、心脏病、休克等,死亡率较高。故用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有无变化[3]。若发现病情异常,及早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以确保用药安全。本组病例中出现3例出现血压升高、面部潮红,2例出现低血糖;具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有关,及时发现并汇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3.2微量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3.2.1药物外渗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若有外渗时则出现凹陷或张力无弹性;观察血管硬度、走向及有无条索状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根据药物性状进行相应处理。若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肿痛时,应抬高患者增加热敷擦药次数。穿刺时应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增加巡视次数,以确保正确用药和安全用药。

3.2.2静脉炎静脉炎是因微量泵长期使用后药物浓度过高,对血管产生了不良刺激,多以外周静脉为主[4]。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静脉呈条索状,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热敷;穿刺时应避开关节等部位,操作前认真洗手,彻底消毒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导管和输液管,防止移动均可减少静脉炎。

3.2.3常见微量泵报警的处理(1)药物将尽报警:注射中的药物接近空时,注射泵报警提示护理人员应更换注射器。(2)微量泵阻塞或推空报警:当注射器中的药物已注射完毕或注射器的连接软管打折时,注射泵报警;此时应检出注射器中的药液是否已注射完毕,如果没有药液,更换注射器后,在按开始键即可继续输注药物;如果是注射器软管处打折,排除阻塞后按开始即可,针头阻塞需重新穿刺[5]。(3)注射器安装不正确报警:在注射泵开始状态下,没安装注射器时,屏幕上会提示“注射器脱落”,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后,报警声音去除。(4)备用电池电量不足报警:蓄电池能源耗尽,应立即接通外电源,使其继续工作。

3.3护理体会

(1)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微量泵的电脑键面任何参数,以免发生不良后果。(2)观察微量泵黄灯闪烁频率、速率、仪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作出处理。微量泵上悬挂特殊用药提示牌,详细注明患者基本资料,输注药液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更换药物名称和改变速率时及时修改记录并做好交接班。(3)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较粗、较直、易于固定和观察的血管,使用留置针。(4)使用微量泵注射药液时宜单独使用留置针通道,避免在同一留置针上使用Y型接入法同时接入其它药物,以防止受其它药物输注速度、压力影响到泵内药物浓度,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5)持续使用时注射器应每次更换,延长管24小时更换,若有污染及时更换。

总之,微量泵输注药液具有精确度高、匀速、持续泵入等特点,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可有效地保证了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及时、有效地控制住了病情,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在消化内科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晓琴,唐小红,王延英,微量泵在神经外科100例中的应用及护理[J].北方药学,2012,9(5):116.

[2]李玲霞,曾晓虹.静脉输液泵滴注生长抑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观察霁护理[J].海军医学杂志,2012,2(33):123.

[3]袁明清,焦志杰,微量泵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29):63.

[4]马淑卿.ICU危重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的护理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224.

[5]杜丽华,荣加.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