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场·发现场·延伸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磁力场·发现场·延伸场

柴竹青

——人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教学谈

柴竹青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737200

一、磁力场——引出书内书外两种“听众”

听过很多有关《唯一的听众》的公开课,有的以名言导入,用热情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新课的学习;有的通过“同学们当你们做一件事情总是以失败告终的时候最渴望什么”的提问引入新课……这样的引入固然能够以情入手,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学习,但这样的引入同时缺乏一种“魔法”——一种快速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魔法”。且看以下课堂引入:师:看到你们那一张张活泼的笑脸,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啊,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有这么多的听众在关注、关心我们,这是一件非常难得、幸福的事。要知道,曾经有一个演奏家,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有──生:唯一的听众!师:来,咱们再把题目读一遍,把“唯一”这个词读好。(生齐读,强调了“唯一”)

“学习的资源可谓丰富至极,那就更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何种学习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高度的警觉、细心和敏感。当时当地的生成性资源也是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上例中,从当时的听课导入,引入到演奏中的听众,简洁自然,别出心裁,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兴趣之门:是呀,我们现在上课有这么多的听众,而课文中的“我”却只有一个听众,多不一样呀,假如,我练琴时也只有一个唯一的听众,我会怎么样呢?实践证明,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教学才向着更深处挺进,更美的风景才能扑面而来。

二、发现场——发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唯一的听众》有两条主线,一条以老教授为主,一条以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那么,如何兼顾这两条主线,如何在“音乐白痴”和老教授的辗转情节中,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出韵味呢?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总结道:“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王老师也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师生作为共同的学习者,用丰富多元的理解构建了本课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过程,实际上设置一个发现“明和暗”的场域,帮助学生理清了两条主线交叉下的迂回辗转,孩子们对所谓的“一明一暗”也就有了更加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我”的成长离不开教授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所以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

三、延伸场——进行课内课外两种拓展

学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后,应该引领孩子们有更多探究、更多延伸,走得更远看得更远。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窗里窗外都是语文,场内场外都有语文的影子。

比如,《唯一的听众》的教学进行到最后,可以进行以下两种拓展:

1.课内拓展:让学生补白想象我听了妹妹说的真相我会怎样想呢?第二天面对老人会怎么说呢?比如:第二天早晨,我一如既往来到树林,老太太已早早等待着我,此刻,“我”有着千言万语感激的话想要对老太太说,可是话到嘴边,觉得滑了、涩了,太轻了。“我”只能把他融入了我琴声中,“我”比以往更忘情的演奏着,听——此刻播放《月光》曲,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我”内心的心潮起伏。曲子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从悠扬的乐曲中听出了什么?此刻我预设学生能够感悟到“我”对老太太的深深感激之情,其实他们已经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我作进一步的提升:琴声即心声,“我”还向音乐老前辈表达了自己会克服困难在学琴的路上一路走下去的决心。

2.课外拓展: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抚慰,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在你的生活中,可曾有令你心动的话语,善意的眼神?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隽永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将你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来,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

一堂课结束了,可是孩子们的思考没有结束,有关激励、成长、青春和互相滋养的话题并没有结束,孩子们的体验、感悟与思考没有结束。好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更长久地住进孩子们的心里,铭刻一辈子,润泽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张永强教语文,其实并不难[J].小学语文教学,2016,(5),14。

[2]虞大明让课堂住进孩子们的心里[J].小学语文教学,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