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标杆电价与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风电标杆电价与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潘帅

(西昌飓源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西昌市615000)

摘要:2009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实施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风电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2015年、2016年两次对标杆电价进行了下调,并预期今后将实现风电平价上网。这一系列价格调整对风电产业的运营与组织,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风电标杆;电价;中国风电;产业发展

引言

本文关注于中国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实施与递减调整,尝试分析风电价格政策变化对产业的影响,并基于分析结果和国际比较,提出未来调整和优化风电产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风电标杆电价实施效应的分析

1、我国风电标杆电价实施的影响

中国的风力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但鉴于区域差异,风力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截至2009年,我国累计开发风力能源不足2600万千瓦。而近年来,随着风电标杆电价等多种政策手段的推动,风电总装机容量迅速增长(见图1),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增风电机组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图1全国发电量及风电装机容量

本文依托2006-2014年《中国电力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电价政策进行讨论,并根据《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关于四类区域的划分,有针对性的对处于Ⅰ类资源区、Ⅱ类资源区、Ⅲ类资源区的相关城市进行归类,将其对应省份作为分析对象,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河北、甘肃、云南、吉林和宁夏等地区。根据历年《中国电力统计年鉴》,本文搜集并整理了相关省份各年份风电装机容量及风电发电量数据,通过比较2009年风电标杆定价政策实行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期发掘风电标杆定价对风电产业的可能影响。

图2代表性省份风电装机容量

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发现:2009年以前,相关资源区内省份的风电装机容量变动并不显著,仅内蒙古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自区域标杆上网电价推行以后,2009-2014年间,前三类资源区内各省份的风电装机容量呈现明显的增长势头,以内蒙古最为典型。在考虑风力产业发展的同时,自然禀赋以及相关省份的异质性自然不容忽略,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利用可得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不难发现标杆定价政策对于我国的风电行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推动该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见图2)。

结合全国发电总量,计算了代表性省份各年风电发电发电量在全国发电总量中的占比。比较发现,较之风电装机容量,各省的风电发电量占比变动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2009年标杆定价实施之后,各省的风电发电量占比增速明显加快。其中,内蒙古依旧保持领先势头。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的风电发电总量占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伴随标杆定价政策的推行,风电能源在电力能源中崭露头角。该种区域固定定价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风电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产业发展(见图3)

图3代表性省份风电发电量占比

标杆电价之所以能够显著地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考虑固定电价的优势,区域标杆定价可以很好地统一国内上网定价口径。并且制定简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利于高效执行。可以稳定风电行业的投资环境,有力提高风电产业发展;第二,区域标杆定价综合了中国的地域特征,在鼓励风力资源相对匮乏,但有风力发电能力地区风电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促进资源丰富地区风电产业成长;第三,区域标杆定价较之固定定价在保持资源区内风电价格稳定的同时,引入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促进企业竞争,激励相关风电企业积极创新,加强管理水平,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标杆电价调整的影响

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作为一种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必将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而逐步退出。标杆电价递减、风电平价上网即是国际风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积极应对我国风电弃风、补贴缺口等问题,推进风电产业市场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但递减的方式、周期、幅度及影响仍有必要进行科学地分析与判断。风电标杆电价逐步递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长期来看,风电平价上网是必然趋势。风电标杆电价的调低能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补贴巨大缺口①的矛盾,促进风电定价的市场化进程,激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促进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但从短期来看,风电标杆电价的下调,尤其是2016年20%-30%的大幅度下调,将直接对风电企业的运营状况与收益情况产生影响,降低风电投资增速,同时政策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相关产业出现波动。

由于风电标杆电价的调整集中发生在近两年,还很难获得连续的数据具体精确地分析其对产业、企业的影响,尤其是2016年底调价的影响还未显现出来。考虑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借由北极星电力网相关数据分析对标杆定价下调进行判断。为简化分析,此处不考虑技术进步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成本下降情况。假设给定某个装机容量为50MW的风电场,按贷款期限15年、长期利率为4.9%计算,得到标杆定价下调前后四类资源区的风电场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见表2)。

表2风电场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通过比较可见,首先,风电标杆电价下调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别,对西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风电企业影响超过2%,而对东部电站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降低风力资源丰富区域政策依赖的同时,引导东部地区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建设,积极应对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次,由于政策转向带来的行业收益率普遍下降,之前盲目投资的趋势将得到改变,按照2018年标杆电价计算的风电企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两类地区已经为负值,将倒逼企业,尤其是风电龙头企业,大力降低发电成本和运营成本,积极谋求技术创新,加大高效产品的推广与应用的力度,降低行业总成本。最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区域的弃风问题将得到缓解。之前高达50%-80%的弃风状况,在未来风电平价上网阶段或可改善。

二、国际风电标杆电价的制定与调整

在各个风电大国,标杆上网电价是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德国,实施风电固定定价,在风电产业发挥了很好地示范作用。德国早在1991年就发布了《电力供应法》。2000年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取消发电上限,要求各风电发电以固定电价强制入网,并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1991年,德国以0.178马克/千瓦时的价格固定收购风电,高于平均上网电价部分则由消费者分摊。当前德国风电附加费为6.2欧分/千瓦时,而平均交易电价仅为3.8欧分/千瓦时,风电电价为普通电价的2.63倍。德国在电力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风力资源的具体情况,不同区域不同定价,以期平衡各区域风电发展。该种固定定价政策很好地推动了德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当然,高额的补贴也为政府财政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此外,英国也在风电发展中实施了一系列的定价政策。从2010年至今,英国政府对陆上风电的补贴超过500亿英镑,其中大部分用于风电上网电价的补贴。同时,英国政府规定电价根据电网及区域资源丰富度随时调整,该定价机制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平衡了风能资源贫瘠与丰富地区的风电产业发展。

结束语

近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调整,对风电产业的区域平衡发展及行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国家2020年风电平价上网的进程,倒逼风电行业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丹、闫静静、毕鲁光.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区域解构、有效性与优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6).

[2]李志学、王换换、凌丽.中国风电企业生产成本水平与价格补贴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